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杜甫唐代〕《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夜台当北斗,泉路著东吴。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流恸嗟何及,衔冤有是夫。道消诗兴废,心息酒为徒。
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会取君臣合,宁铨品命殊。贤良不必展,廊庙偶然趋。
胜决风尘际,功安造化炉。从容拘旧学,惨澹閟阴符。
摆落嫌疑久,哀伤志力输。俗依绵谷异,客对雪山孤。
童稚思诸子,交朋列友于。情乖清酒送,望绝抚坟呼。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班扬嵇阮相须

班扬(班揚)bān yáng
(1).犹宣扬。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广宣恩信,班扬符赏。”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奉遵科教,班扬明令。”
(2). 汉 班固 和 扬雄 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义穷几彖,文蔽 班 扬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 班 扬 名甚盛, 嵇 阮 逸相须。”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崖先生文》:“揖 班 扬 ,掩 陆 谢 。” 沈德镛 《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诗:“异代 班 扬 原并驾,旧时 高 李 共登臺。”  ——《漢語大詞典》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1.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2.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1.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1. 參見「甚麼 」條。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1.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2.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1.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1.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2.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3.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1.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1. 姓。如汉代有盛苞。
嵇阮 jī ruǎn
三国 魏 嵇康 与 阮籍 的并称。两人诗文齐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时 正始 餘风,篇体清澹,而 嵇 、 阮 、 应 、 繆 ,并驰文路矣。”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夫子 嵇 阮 流,更被时俗恶。” 宋 苏辙 《林笋》诗:“ 嵇 阮 欲来从我饮,开门一笑亦逢迎。” 清 方文 《穷冬六咏》之一:“生来 嵇 阮 性,麯蘖助天机。”  ——《漢語大詞典》
逸 yì《國語辭典》

逸 [ yì ]

  1. 逃亡、逃跑。《说文解字·兔部》:「逸,失也,兔谩𫍙善逃也。」《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2. 奔跑。《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三国吴·韦昭·注:「逸,奔也。」
  3. 散失。《书经·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4. 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明日复战,乃逸楚囚。」
  1. 放荡的。《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2. 隐逸的。如:「逸老」。《汉书·卷一○·成帝纪》:「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
  3. 超群的、超绝的。如:「逸才」。《老残游记·第一○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4. 快速的。《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
  5. 舒适、安乐。《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1. 隐士。《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帝乃虚求,搜贤采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
  2. 过失。《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汉·孔安国·传:「逸,过也。」
相须(相須)xiāng xū
(1).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毛 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谢觉哉 《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
(2).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 长安 ,前后毋相须。” 颜师古 注:“须,待也。”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宋 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