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名-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 孵化。如:「抱蛋」、「抱窩」。
-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名-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名-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昆仑奴(崑崙奴)kūn lún nú
(1).古代豪门富家以 南海 国人为奴,称“崑崙奴”。《宋书·王玄谟传》:“又宠一 崐崘 奴子,名 白主 。常在左右,令以杖击羣臣。”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时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 宋 朱彧 《萍洲可谈》:“ 广 中富人多畜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谓之 崑崙 奴。”
(2).亦省称“ 崑奴 ”。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有 昆仑 奴 磨勒 ,负 崔生 逾十重垣,与红绡妓相会,并帮助出奔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后因以借指热心助人婚事者。 清 钮琇 《觚賸·姜楚兰》:“ 兰 折简致生曰:‘资 虬髯 之帑,济鷫裘之困,未为过也。愿假 崑奴 ,速完 邛 遇。’” ——《漢語大詞典》
(2).亦省称“ 崑奴 ”。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有 昆仑 奴 磨勒 ,负 崔生 逾十重垣,与红绡妓相会,并帮助出奔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后因以借指热心助人婚事者。 清 钮琇 《觚賸·姜楚兰》:“ 兰 折简致生曰:‘资 虬髯 之帑,济鷫裘之困,未为过也。愿假 崑奴 ,速完 邛 遇。’”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動-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 答案。如:「不得其解」。
-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動-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 參見「解縣 」條。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名- 參見「解元 」條。
-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魑魅 chī mèi
(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漢語大詞典》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漢語大詞典》
禦 yù《國語辭典》
禦 [ yù ]
動- 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䦧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
- 阻止、禁止。《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
- 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
- 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