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得趁花前约,潘鬓缘愁恐更华。

陈造宋代〕《鹧鸪天

醉阅东风百种花。醒来长悔误随车。须知绿幕黄帘底,别有春藏姚魏家。
空想像,剩惊嗟。梦云从此漫天涯。二年得趁花前约,潘鬓缘愁恐更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二年花前潘鬓愁恐

二年
唐 杜甫 送韦书记赴安西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唐 皮日休 寄同年韦校书 二年疏放饱江潭,水物山容尽足耽。
唐 徐夤 自咏十韵 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十载佐双旌。
唐 李建勋 离阙下日感恩 二年尘冒处中台,喜得南归退不才。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三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骈字类编》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趁 chèn《國語辭典》

趁 [ chèn ]

  1. 追逐。《梁书·卷九·曹景宗传》:「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趁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著那血迹寻将去。」
  2. 找寻。《水浒传·第七三回》:「胡乱趁些晚饭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十出》:「好笑,好笑,没烦恼趁烦恼。」
  3. 利用。如:「趁虚而入」。唐·白居易〈早发楚城驿〉诗:「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4. 追随、跟随。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闲游〉诗:「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5. 赶、及时以赴。宋·陆游〈杂感〉诗一○首之七:「山人那信宦途艰,强著期衣趁晓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花前
唐 元稹 宿醉 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唐 许碏 醉吟 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
唐 段成式 嘲元中丞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唐 严恽 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唐 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其二 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
宋 欧阳修 啼鸟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宋 王安石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伯康与君从七十八岁安之七十七岁正叔七十四岁不疑七十三岁叔达七十岁光六十五岁合五百一十五岁口号成诗用安之前韵 其一 七人五百有馀岁,同醉花前今古稀。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 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宋 陈师道 和王明之见寄 少陵肺病疏杯斝,想负花前载酒来。
宋 陈造 闲居十首 其二 种桃接李不辞勤,旋作花前把酒人。
宋 陆游 杂题六首 其二 莫笑花前白发新,宣和人醉庆元春。
元 马祖常 明日在罗中官园池次韵 帝里春光媚,花前可独行。
元 杨维桢 春芳曲 我欲倩游丝,花前系春阳。春阳不可系,游丝徒尔长。  ——《骈字类编》
约 ( 約 ) yuē/yāo
约 [ yuē ]
  1. 绳子。
  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4. 事先说定:~见。~会。
  5. 邀请:~请。~集。
  6. 节俭:节~。俭~。
  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8. 大略:~计。~莫。~略。
  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约 [ yāo ]
     ◎ 用秤称:~~。~一下。
潘鬓(潘鬢)pān bìn
亦作“ 潘髩 ”。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鬢”谓中年鬓发初白。 唐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越 吟因病感, 潘 鬢入秋悲。” 明 无名氏 《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 潘 髩 沉 腰。”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而今 潘 鬢渐成丝,记否羊车并载时。”  ——《漢語大詞典》
缘 ( 緣 ) yuán
缘 [ yuán ]
  1. 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2. 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 )。化~。姻~。一面之~。
  3. 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4. 边:边~。
愁恐
符载文乳虎为暴老幼愁恐  ——《韵府拾遗 肿韵》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2. 精英:精~。含英咀(jǔ)~。
  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4. 繁盛:繁~。荣~富贵。
  5. 奢侈:浮~。奢~。
  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9. 指时光:年~。韶~。
华 [ huà ]
  1.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2. 姓。
华 [ huā ]
  1. 同“花”,花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