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

骆宾王唐代〕《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五霸争驰千里马,
三条竞骛七香车。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意气风云倏如昨,
岁月春秋屡回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莫教憔悴损容仪,
会得高秋云雾廓。淹留坐帝乡,无事积炎凉。
一朝披短褐,六载奉长廊。赋文惭昔马,执戟叹前扬。
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文昌隐隐皇城里,
由来奕奕多才子。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卿相未曾识,王侯宁见拟。垂钓甘成白首翁,
负薪何处逢知己。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飖类转蓬。容鬓年年异,
春华岁岁同。荣亲未尽礼,徇主欲申功。
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玉垒铜梁不易攀,
地角天涯眇难测。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蜀路何悠悠,
岷峰阻且修。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寒光千里暮,
露气二江秋。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
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川平烟雾开,
游戏锦城隈。墉高龟望出,水净雁文回。寻姝入酒肆,
访客上琴台。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不见猿声助客啼,
唯闻旅思将花发。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解鞅欲言归,
执袂怆多违。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别情伤去盖,
离念惜徂辉。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回来望平陆,
春来酒应熟。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黄菊。
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
使我再干州县禄。百年郁郁少腾迁,万里遥遥入镜川。
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丛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烟。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江南节序多,
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舟移疑入镜,
棹举若乘波。风光无限极,归楫碍池荷。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芝田花月屡裴回,
金谷佳期重游衍。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峰开华岳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人事谢光阴,
俄遭霜露侵。偷存七尺影,分没九泉深。穷途行泣玉,
愤路未藏金。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挂冠裂冕已辞荣,
南亩东皋事耕凿。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我住青门外,
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荒衢通猎骑,
穷巷抵樵轮。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果乘骢马发嚣书,
复道郎官禀纶诰。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适离京兆谤,
还从御史弹。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画地终难入,
书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慎罚宁凭两造辞,
严科直挂三章律。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紫禁终难叫,
朱门不易排。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霜威遥有厉,
雪枉遂无阶。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涸鳞去辙还游海,
幽禽释网便翔空。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丸玉馔繁华轻侮

金丸 jīn wán
(1).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骆宾王 《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 宋 陆游 《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
(2).指金黄色的果实。 明 高启 《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
(3).比喻明亮的圆月。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漢語大詞典》
玉馔(玉饌)yù zhuàn
犹玉食。珍美的饮食。 晋 左思 《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饌。” 唐 杜甫 《麂》诗:“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饌俱。不敢恨庖厨,乱世轻全物。”《明史·乐志三》:“羔豚升华俎,玉饌充方圆。”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1.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2.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1.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1.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2.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3.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1.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1. 姓。如汉代有盛苞。
繁华(繁華)fán huá
(1).比喻青春年华。《史记·吕不韦列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唐 司空图 《春愁赋》:“贪壮岁之娱游,惜繁华之易度。” 明 刘基 《感怀》诗:“繁华能几时,憔悴及兹辰。”
(2).比喻容貌美丽。《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焉。”《后汉书·班彪传上》:“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 清 陈维嵩 《蝶恋花·纪艳》词之一:“ 刘氏 三娘 双姊妹,生小繁华,家住 鸡鸣埭 。”
(3).繁荣美盛。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繁华悉何在,宫闕久崩填。”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 扬州 ,十二青楼,最数 秦娘 第一流。”《明史·蒋瑶传》:“权倖以 扬 繁华,要求无所不至。”《花月痕》第二回:“京师繁华,靡丽甲於天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世事大概差不多,地的繁华和荒僻,人的多少,都没有多大关系。” 茅盾 《子夜》四:“如果这两三年的他,不走黑运,那么,在这繁华的局面下,怕不是早已捞进十万八千么?”
(4).犹荣华。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 赵 李 家。”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娱意於繁华,二者各有适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綺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 清 徐士鸾 《宋艳·傅会》:“浮世繁华一梦休,登临因忆昔年游。”
(5).犹奢华。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 始安 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吾乡素尚繁华,至此日之争奇夺胜,较昔尤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他们家又做运销生意,生活越过越好,也不需要妇女们到地里去,都只在家里做点细活,慢慢还有点繁华,爱穿点洋货。”
见“ 繁花 ”。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轻侮(輕侮)qīng wǔ
轻慢;欺侮。《管子·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丰熙伪尚书》:“轻侮道术,寖以成俗。呜呼,此学者所宜深戒者。”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由此也可以看到人民的意志是绝不可轻侮的。”  ——《漢語大詞典》
季 jì《國語辭典》

季 [ jì ]

  1. 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龄最小的称为「季」。
  2. 弟的代称。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 计时的名称。一季有三个月。如:「春季」、「夏季」。
  4. 一个固定的时期。如:「花季」、「雨季」、「球季」、「旺季」、「淡季」。
  5.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季有三个月。如:「这个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季。」
  6. 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季札,汉代有季布。
  1. 末了的。如:「季春」、「季冬」。唐·刘禹锡〈祭福建桂尚书文〉:「始识尚书,贞元季年。」
  2. 幼稚未成熟的。如:「季女」。《周礼·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伦 ( 倫 ) lún
伦 [ lún ]
  1. 辈,类:无与~比。不~不类。
  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常。~理。
  3. 条理,次序:~次。~类(a.条理;b.同类)。
  4. 姓。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