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情庶政无心理,乐听谀言志愈骄。

陈琏明代〕《葛岭行

湖阴葛岭称佳丽,山色波光总来会。咸淳师相当国年,择胜因来开甲第。

石础团团列绣楹,绮窗雕户光晶荧。香厨驼峰出翠釜,美人银甲弹瑶筝。

半闲堂中清昼永,日照珊瑚瓶水冷。槐影横窗午簟凉,荷香满院风帘静。

五日轮舟一入朝,湖山佳处乐逍遥。边情庶政无心理,乐听谀言志愈骄。

自矜勋德无能过,岂料欢娱变奇祸。木棉庵下风声哀,黯淡滩头月光堕。

葛岭繁华一旦空,遗基废址长蒿蓬。湖山此日依然好,多少游人感慨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边情庶政无心谀言

边情(邊情)biān qíng
(1).边地的民心人情。《宋书·刘道产传》:“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 宋 刘克庄 《挽黄岩赵郎中》诗之一:“讣传 淮甸 边情惜,路出 萧山 巷祭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而能下协边情,上符睿算。”
(2).边人的思乡之情。 南朝 陈后主 《陇头水》诗之一:“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 唐 朱湾 《寒城晚角》诗:“羇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
(3).边境的形势、情况。 宋 刘克庄 《北来人》诗:“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辱示边情,一一领悉。”  ——《漢語大詞典》
庶政 shù zhèng
各种政务。《易·贲》:“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每视朝,皇太子常侍,观决庶政。”  ——《漢語大詞典》
无心(無心)wú xīn
(1).犹无意,没有打算。《东观汉记·寇恂传》:“ 皇甫文 , 峻 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唐 杜甫 《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走马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必是无心卖他,奚落小肆罢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朱延年 ﹞也不知道是 徐总经理 无心说出的,他就随随便便唔了一声。”
(2).没有成见。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朕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
(3).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五代 齐己 《送略禅师归南岳》诗:“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4).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宋 高似孙 《纬略·穷奇》:“ 东方朔 《神异经》曰:‘ 崑崙 西有兽,其状如犬,有两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臟……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
(5).古谓蚯蚓食土无心。《大戴礼记·易本命》:“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淮南子·墬形训》:“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 高诱 注:“蚯蚓之属是也。”
(6).草名。参见“ 无心草 ”。  ——《漢語大詞典》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1.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3.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4.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5.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1.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2.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3.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4.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5.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谀言(諛言)yú yán
      (1).说奉承话。《鬼谷子·权篇》:“諛言者博而于智。”
      (2).谄媚的话。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諛言顺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连篇累牘,半是颂德之諛言。” 刘师培 《文说·记事篇》:“博採諛言,喻过其体,词没其义。”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1.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2.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3. 姓。如元代有志能。
      1.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2.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愈 yù《國語辭典》

      愈 [ yù ]

      1. 更加、越發。如:「愈長愈高」。《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1. 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2. 勝過、高明。《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1. 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骄 ( 驕 ) jiāo
      骄 [ jiāo ]
      1. 马壮健。
      2.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傲。~气。~恣。~横(hèng )。~矜。~纵。
      3. 猛烈:~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