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序文诏来兹,绳孙拜赐奉恩私。

顾光旭清代〕《观严中允升平嘉宴诗记恭赋

圣祖天纵神武姿,兴文偃武开康熙。六合清照中天曦,要荒侯甸绥蛮夷。

秦蜀闽粤烟鞭箠,滇南万里飞红旗。二十年冬奏班师,明年上元放夜期。

帝曰臣民共乐之,乃命张宴庆允釐。内廷臣英臣士奇,传旨预宴诸臣知。

泰交有道式燕斯,君臣相悦古所宜。乾清宫启双蟠螭,诸臣就列月上时。

此时上下万炬施,陛立双柱辉龙螭。历陛升阶自玉墀,文石栏楯光陆离。

鳌山海市悬玻璃,山川人物相逶迤。云英错采罗神芝,诸臣上寿称介禧。

虞廷乐作趋后夔,虎拜稽首凤来仪。天浆下赐金屈卮,酒行以次光风吹。

《阳春》一曲声正迟,笑言无禁荷圣慈。内奏《云门》协《咸池》,须臾机转鳌山驰。

风樯阵马旋相随,盘盘彩树何纷披。更起献酬啜醇醨,工歌既醉再拜辞。

未须问夜如何其,月满太液流轻飔。鹓序鹄立莲漏移,雪残鳷鹊皆融怡。

俄传天语出殿帷,纪此嘉宴须鸿词。汉家故事《柏梁》诗,诘朝珥笔看撚髭。

赓飏无事刻烛为,此诗首出圣藻垂。诸臣分行笔下摛,臣荃楷书付劂剞。

御制序文诏来兹,绳孙拜赐奉恩私。传家重宝杂鼐鼒,自记简末字若丝。

文学侍从臣职司,圣敬日跻日孜孜。诚正而后修齐治,海宇乐业无疮痍。

蚩尤不足劳轩羲,吾观此记重有思。拓本所赐恨未窥,鼎湖弓剑难攀追。

古先哲王奚所持,惟与氓庶同安危。君者中心臣四肢,股肱以惰万事堕。

崇阶厚禄深倚毗,笙簧酒醴非娱嬉。汉武侈大穷边陲,文武欲尽民凋疲。

未调玉烛炫五枝,青史垂戒后世嗤。帝心借鉴神肃祇,和气翔洽福所绥。

古云树德莫如滋,训典所载不吾欺。巍巍荡荡升平基,上追《雅》《颂》夫何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御制序文来兹拜赐恩私

御制(御製)yù zhì
帝王所作。亦指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乐曲。《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 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 汾 晋 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製者皆是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御制》:“《家语》:‘ 舜 作《南风》之诗’,此则御製之始也。”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卷一:“ 宣庙 喜绘事,御製天纵。”《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有前日那箇 九江 客人给我的那御製诗盖碗儿。”  ——《漢語大詞典》
序文 xù wén
文体名。  ——《漢語大詞典》
诏 ( 詔 ) zhào
诏 [ zhào ]
  1.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来兹(來兹)lái zī
(1).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天鉴儻不孤,来兹验微诚。”
(2).泛指今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应该用笔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瞻既往以励来兹。”  ——《漢語大詞典》
绳 ( 繩 ) shéng
绳 [ shéng ]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5. 姓。
孙 ( 孫 ) sūn/xùn
孙 [ sūn ]
  1. 儿子的儿子:~子。~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孙 [ xùn ]
     ◎ 古同“”。
拜赐(拜賜)bài cì
拜谢或拜受赐赠。《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 孔颖达 疏:“此一节尊卑受赐拜谢之礼。”《史记·大宛列传》:“﹝ 騫 ﹞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昆莫 起拜赐,其他如故。”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儼华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煖耳藏之。 江陵 亦不以为讶,此已拜赐而违命不用者。”亦指拜受赐教。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漢語大詞典》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1.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2.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3. 敬受。如:「奉命」、「奉谕」。
  4.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5.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6.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7.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8.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1.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2. 姓。如汉代有奉挥。
  1.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恩私 ēn sī
(1).所宠爱的人。《后汉书·桓帝纪》:“於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犹恩惠,恩宠。 唐 杜甫 《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詔许归蓬蓽。”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清 赵翼 《六哀诗》之四:“作诗记恩私,长歌以当哭。”
(3).恩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夫人乃説此断头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