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池上芭蕉雨,更种垂杨十六株。

范梈元代〕《县下凿池种树成聚晨起视水深五寸而草树承夜雨后苍翠郁然可爱戏题厅柱

槟榔池上芭蕉雨,更种垂杨十六株。中有玉堂萧散吏,检书正对《辋川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槟榔池上芭蕉垂杨六株

槟榔(檳榔)bīng láng
(1).木名。棕榈科常绿乔木,产于热带。羽状复叶。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槟榔》:“檳榔树,高十餘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实大如桃李。” 清 吴伟业 《滇池饶吹》诗之一:“谁唱太平 滇海 曲,檳榔花发去年红。”
(2).指槟榔树的果实。可供药用,有消食、驱虫等功效。《南史·刘穆之传》:“﹝ 穆之 ﹞食毕求檳榔。 江 氏兄弟戏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须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觉胸间嘈杂不可耐,乃以檳榔末取石榴根东引者,煎汤调服之。暴下如倾,得虫数斗。”《红楼梦》第六四回:“妹妹有檳榔赏我一口吃。”  ——《漢語大詞典》
池上
唐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唐 白居易 朝课 池上好风来,新荷大如扇。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四 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沈钟。
唐 李咸用 红薇 欲留池上景,别染草中英。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池上树阴随浪动,窗前月影被巢遮。
唐 司空图 偶书五首 其四 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唐 无可 题崔驸马林亭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骈字类编》
芭蕉 bā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宽大,花白色,果实跟香蕉相似,但不能食用。原产 日本 琉球群岛 和我国 台湾 。 秦岭 、 淮河 以南常栽培供观赏。 唐 韦应物 《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宋 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清 孙枝蔚 《新居》诗:“最爱芭蕉緑,宜栽野老傍。”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1.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垂杨(垂楊)chuí yáng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漢語大詞典》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1.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六株
宋史舆服志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