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细雨千峰暮,天外明星万树流。

宗臣明代〕《席上赠刘一丈墀石

满目垂萝青不收,何人日日问群鸥。尊前细雨千峰暮,天外明星万树流。

岁月岂能残楚佩,行藏且莫问吴钩。怜君空抱苍生策,一卧江门四十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尊前细雨千峰天外明星万树

尊前 zūn qián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漢語大詞典》
细雨(細雨)xì yǔ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漢語大詞典》
千峰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 水东渡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 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
《韵府拾遗 冬韵》:李山甫诗荣枯无路入千峰张栻游南岳序上观晴霞横𢃄千里泉声隔匆泠然通夕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  ——《骈字类编》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1.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2.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3.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天外 tiān wài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漢語大詞典》
明星 míng xīng
(1).明亮的星。《庄子·盗跖》:“目如明星,髮上指冠。”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逐凉诗》:“长河似曳素,明星若散璫。”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蓝的空中现出明星来,长庚在西方格外灿烂。”
(2).借指织女星。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谁家老妇焚香,祷罢明星暗伤。”
(3).启明星。即金星。《诗·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朱熹 集传:“明星,启明之星,先日而出者也。” 唐 杜甫 《晓发公安》诗:“北城击柝復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明星告旦,而百指伺餔。”
(4).指彗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皇甫謐 云彗星现。”
(5).传说中 华山 仙女名。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西上 莲花山 ,迢迢见 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躡太清。”
(6).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二十年来的电影事业说明了剧作家的待遇不如导演,导演的待遇不如明星,明星的收入当然不如制片家。”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他是当时北方的体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门小姐。”
(7).旧时称交际场中有名的女子。 茅盾 《一个女性》:“她成了交际的明星。”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还是个社交明星,演过电影,当过红舞女呢!”
(8).比喻杰出的人物或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珍品。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迄今所述,止于昏黄,若去而求明星於尔时,则亦有可言者一二。如十二世纪有 摩格那思 ,十三世纪有 洛及培庚 ,尝作书论失学之故,画恢復之策,中多名言,至足称述;然其见知於世,去今才百餘年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兵火革命之中,还闪着这一颗 俄罗斯 文化的明星。”  ——《漢語大詞典》
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