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两汉(兩漢)liǎng hàn
西汉 和 东汉 的合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两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陆游 《独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诗:“气钟 太华 中条 秀,文在先 秦 两 汉 间。”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説尚未起也。”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旧迹(舊蹟)jiù jì
亦作“ 旧跡 ”。亦作“ 旧蹟 ”。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漢語大詞典》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漢語大詞典》
想见(想見)xiǎng jiàn
推想而知。《史记·孔子世家论》:“余读 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南山 之下, 汧 渭 之间,想见 开元 天宝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 郭沫若 《〈屈原赋〉今释·屈原简述》:“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 ——《漢語大詞典》
东西(東西)dōng xī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漢語大詞典》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