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云三日雨如霰,满耳虫声秋叶黄。

施闰章清代〕《嵩阳雨夕怀王昊庐侍读

登封城郭嵩之阳,崒嵂青冥云锦张。重云三日雨如霰,满耳虫声秋叶黄。

此时独坐生白发,忽忆美人邈金阙。开尊永画坐论文,卷幔清宵同对月。

长安车马无时休,临歧执手重淹留。浩歌早识名山兴,瑶华送我寻嵩丘。

一生当著几两屐,放眼一步成十洲。看君亦有向平意,望远那免张衡愁。

玉女窗,捣衣石,来朝新霁凌绝壁,与谁共作峰头客。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重云三日虫声秋叶

重云(重雲)chóng yún
重迭的云层。 晋 束晰 《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宋 张先 《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簫鼓,远破重云。” 清 顾炎武 《怀人》诗:“乍迴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漢語大詞典》
三日 sān rì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霰 xiàn《國語辭典》

霰 [ xiàn ]

  1. 雨点遇冷空气凝成的雪珠,降落时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降于下雪之前。如:「雨霰」、「霜霰」。宋·欧阳修〈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洛城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1.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3.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4.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1.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2.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虫声(虫声)
南北朝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 月色临窗树,虫声当户枢。
南北朝 萧子晖 春宵诗 虫声绕春岸,月色思空闺。
唐 刘长卿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
唐 王建 江南杂体二首 其一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宋 杨时 春日五首 其五 坐对庭阴人阒寂,时闻蛛网挂虫声。
宋 杨万里 秋夜读书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元 陈泰 渔父词 蝉声欲断虫声悲,江天月上初弦时。
元 袁桷 游城南次韵陈玉峰 坐听虫声行木叶,卧看云影落檐花。  ——《骈字类编》
秋叶(秋葉)qiū yè
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衝风之卷秋叶。”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江树,春苔生兮覆緑泉。”《宋史·食货志下六》:“重园户採造黄老秋叶茶之禁,犯者没官。”  ——《漢語大詞典》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