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欹㵎壑,一镫耿轩疏。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㵎壑,一镫耿轩疏。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欹 qī《國語辭典》
欹 [ yī ]
形- 倾斜不正。《荀子·宥坐》:「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 表示赞叹。通「猗」。
壑 hè《國語辭典》
壑 [ huò ]
名- 谷、沟。如:「丘壑」、「沟壑」、「千山万壑」。唐·王维〈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坑洞。《孟子·滕文公上》:「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镫 ( 鐙 ) dèng
镫 [ dèng ]
- ◎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耿 gěng《國語辭典》
耿 [ gěng ]
形- 明亮的、光大的。如:「耿月」。《书经·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 正直不阿的。如:「耿介」、「耿直」。唐·韩愈〈南山诗〉:「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 悲伤、悲痛。《梁书·卷二七·殷钧传》:「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
- 照耀。《国语·晋语三》:「若入,必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宋·陆游〈西村〉诗:「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 姓。如汉代有耿寿昌。
轩 ( 軒 ) xuān
轩 [ xuān ]
-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驾(帝王的车驾)。~冕(卿大夫的车和礼服是分等级的,借以指官爵禄位)。~轾(车前高后低称“轩”,车前低后高称“轾”,用来喻高低优劣)。
-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门、窗、楼板或栏杆。
- 高:~敞。~昂。~然大波。
- 〔~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
- 姓。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