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文翁今再觏,勒铭张载有新题。

宋琬清代〕《送张尉生明府之任剑州

栈阁崔嵬涪水西,芙蓉十二与云齐。几年汉使迷金马,万里江流见石犀。

讲学文翁今再觏,勒铭张载有新题。相思愁杀峨眉月,山木苍苍杜宇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讲学文翁勒铭新题

讲学(講學)jiǎng xué
(1).研习,学习。《左传·昭公七年》:“ 孟僖子 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 杜预 注:“讲,习也。”《后汉书·马援传》:“后乃白 援 ,从 平原 杨太伯 讲学,专心坟典。” 宋 陆游 《北窗怀友》诗:“幸有北窗堪讲学,故交零落与谁同。”
(2).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近来一种讲学者,高谈玄论,究其归宿,茫无据依。”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父在为母齐衰期书》:“承教以处今之时,但当著书,不必讲学,此去名务实之论,良获我心。” 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漢語大詞典》
文翁 wén wēng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1.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2.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4.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5.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觏 ( 覯 ) gòu
觏 [ gòu ]
     ◎ 遇见:罕~(不常见)。
勒铭(勒銘)lè míng
(1).镌刻铭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 赵 建武 中所修也。” 宋 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 燕然 未勒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会 饮马川 西,忽得 明成祖 勒铭纪功之石於石崖。”
(2).指刻在金石上的铭文。《晋书·郭璞传》:“ 会稽 当出钟,以告成功,上有勒铭。” 宋 杨亿 《成都》诗:“ 张载 勒铭堪作戒,莫矜 函谷 一丸封。”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由制义以及弦诗对策,仿闈试而略有变通,加经解而迨论史勒铭,备众体而学兼今古。”
(3).喻建立功勋。《后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 望 之无劳,盖其宜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漢語大詞典》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载 [ zài ]
  1.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新题(新題)xīn tí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