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介 jiè《國語辭典》
介 [ jiè ]
动- 居于两者之间。如:「这座山介于两县之间。」
- 居间牵引传达。如:「介绍」、「仲介」。《文选·李康·运命论》:「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 相助、佐助。《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严配皇灵,亿神来介。」
- 系留、悬挂。如:「介意」。《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唐·颜师古·注:「介,系也。言不以情欲系心,而著于容仪者。」
- 仗恃、凭借。《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
- 坚毅。如:「耿介」。《聊斋志异·卷一·王成》:「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
- 如此、这样。如:「煞有介事」。
- 界限、本分。如:「人各有介」。同「界 」。
- 比喻微小的东西。如:「一介不取」。《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通「芥」。
- 参见「介胄 」条。
- 量词。计算人或铜钱的单位。相当于「个」。如:「一介书生」、「一介平民」。《儒林外史·第一回》:「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 身上有甲壳的水产动物。《淮南子·墬形》:「介鳞者,夏食而冬蛰。」汉·高诱·注:「介,甲。龟鳖之属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介之推。
甫 fǔ《國語辭典》
甫 [ fǔ ]
名- 男子的美称。《说文解字·用部》:「甫,男子之美偁也。」《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参见「[[台甫]]」条。
- 姓。如明代有甫轾。
- 始、才。如:「惊魂甫定」。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下·滇游日记九》:「乃投寓于李老家,时甫过午也。」
钟阜(鍾阜)zhōng fù
(1).指神话传说中地处极北、气候苦寒的 钟山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关 外一区,悵望 钟阜 。” 李善 注引 许慎 曰:“ 钟阜 ,北陆无日之地。”参见“ 钟山 ”。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彦谦 《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 钟阜 ,五色云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荆公》诗:“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 钟阜 向人青。” 孙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云封 钟阜 ,风静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参见“ 钟山 ”。 ——《漢語大詞典》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彦谦 《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 钟阜 ,五色云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荆公》诗:“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 钟阜 向人青。” 孙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云封 钟阜 ,风静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参见“ 钟山 ”。 ——《漢語大詞典》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副-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跌宕 dié dàng
亦作“ 跌荡 ”。
(1).放荡不拘。《后汉书·孔融传》:“又前与白衣 禰衡 跌荡放言。” 李贤 注:“跌荡,无义检也。”《三国志·蜀志·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少跌宕不检,不治生事,落魄寄傲於酒色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这笑駡风流跌宕,一声拍板温而厉,三下《渔阳》慨以慷!” 王季思 等注:“放荡不受拘束的意思。”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二回:“他们中间许多英俊少年,大半是风流跌荡,选舞徵歌。”
(2).纵情;沈溺;耽嗜。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金 朱之才 《后薄薄酒》诗之一:“ 李白 跌宕三百盃, 阮籍 沈醟六十日。” 明 沈鲸 《双珠记·举途乡谊》:“图书跌宕悲时晚,灯火青荧怯夜深。”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稼轩 意气豪迈,跌荡声酒。”
(3).指文笔、笔法豪放,富于变化。《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庄子》跌荡,《老子》收歛。”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坡翁 此《志》,笔力跌荡振发,风起水涌,真足以发扬之。”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历下笔谈》:“ 北朝 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传者也。”参见“ 跌宕昭彰 ”。
(4).谓音调抑扬顿挫。 宋 陆游 《自喜》诗:“狂歌声跌宕,醉草笔横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听其悠扬跌荡,直可步武 元 人,当为崑曲第一。”《廿载繁华梦》第八回:“少顷,又听得 春桂 唱时,但觉鶯喉跌荡,端的不错。”
(5).起伏;上下。 清 洪升 《长生殿·舞盘》:“盘旋跌宕,花枝招颭柳枝扬,凤影高鶱鸞影翔。” 清 陈维嵩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裡。”《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关于 大张 和 莫愁 的亲事,在老太婆心里是波浪起伏几经跌宕的了。”
(6).立足不稳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诺距那尊者》:“ 临邛 宋似孙 过其地,逢一僧在前,酣醉跌宕,掛新笋三枝於杖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武唐公》:“又必痛饮斗餘,大醉跌宕,方肯诊视,然疾者輒瘉。”
(7).卓越,不同寻常。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 櫟园 以卓犖跌荡之材,夙负令誉。”
(8).指杰出人才。 清 姚鼐 《戏赠觐章生》诗:“山泽歌謳自负薪,谁招跌宕入京尘。”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六:“用材得时地,何代无跌宕。” ——《漢語大詞典》
(1).放荡不拘。《后汉书·孔融传》:“又前与白衣 禰衡 跌荡放言。” 李贤 注:“跌荡,无义检也。”《三国志·蜀志·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少跌宕不检,不治生事,落魄寄傲於酒色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这笑駡风流跌宕,一声拍板温而厉,三下《渔阳》慨以慷!” 王季思 等注:“放荡不受拘束的意思。”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二回:“他们中间许多英俊少年,大半是风流跌荡,选舞徵歌。”
(2).纵情;沈溺;耽嗜。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金 朱之才 《后薄薄酒》诗之一:“ 李白 跌宕三百盃, 阮籍 沈醟六十日。” 明 沈鲸 《双珠记·举途乡谊》:“图书跌宕悲时晚,灯火青荧怯夜深。”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稼轩 意气豪迈,跌荡声酒。”
(3).指文笔、笔法豪放,富于变化。《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庄子》跌荡,《老子》收歛。”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坡翁 此《志》,笔力跌荡振发,风起水涌,真足以发扬之。”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历下笔谈》:“ 北朝 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传者也。”参见“ 跌宕昭彰 ”。
(4).谓音调抑扬顿挫。 宋 陆游 《自喜》诗:“狂歌声跌宕,醉草笔横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听其悠扬跌荡,直可步武 元 人,当为崑曲第一。”《廿载繁华梦》第八回:“少顷,又听得 春桂 唱时,但觉鶯喉跌荡,端的不错。”
(5).起伏;上下。 清 洪升 《长生殿·舞盘》:“盘旋跌宕,花枝招颭柳枝扬,凤影高鶱鸞影翔。” 清 陈维嵩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裡。”《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关于 大张 和 莫愁 的亲事,在老太婆心里是波浪起伏几经跌宕的了。”
(6).立足不稳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诺距那尊者》:“ 临邛 宋似孙 过其地,逢一僧在前,酣醉跌宕,掛新笋三枝於杖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武唐公》:“又必痛饮斗餘,大醉跌宕,方肯诊视,然疾者輒瘉。”
(7).卓越,不同寻常。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 櫟园 以卓犖跌荡之材,夙负令誉。”
(8).指杰出人才。 清 姚鼐 《戏赠觐章生》诗:“山泽歌謳自负薪,谁招跌宕入京尘。”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六:“用材得时地,何代无跌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