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人不疑,杀人人不叛。
相见意不已,不寐竟达旦。振衣出南郭,露草凄以漫。
轻烟幕平林,村村鸡犬散。初日多好光,主人适朝饭。
人生不知心,何用更谋面。我生十一岁,窃希范张传。
素心六七人,异姓而同干。涂氏贤父子,君之旧友善。
语我与林子,奇才不易见。天下昔无君,黎阳初构乱。
城虎不择肉,党恶以千万。君督南乡兵,机密发不缓。
黎明驻南郊,群凶寝方燕。踉跄出门斗,前死后者窜。
一日杀千人,万家获安奠。死者骨肉亲,至今不敢怨。
乡兵骄成功,虎死狼为患。君更用市人,疾若摧枯蔓。
用人人不疑,杀人人不叛。事己身不与,超然如飞翰。
前日同涂林,访君读书院。路经校射场,指是君所践。
怀哉李太白,风月此遗墠。昔读袁州碑,高文垂孔殿。
字字关人伦,儒术尊不贱。夹溪千树桃,白沙空断岸。
怜君多白须,喜君老尚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用人 yòng rén
(1).任用人才;使用人员。《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怀州 刺史闕,请用人。”《文献通考·田赋二》:“古之时用人,称其官则久而不徙,或终其身及其子孙。”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用人、行政,无一不当乎人心。”《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今 岳飞 之才,不弱于 韩信 ;况国家用人之际,岂可失此栋梁?”
(2).使用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於故。择钱则物稽滞,而用人尤被其苦。” 王利器 校注引 黄侃 曰:“‘用人’当作‘用者’解。”
(3).犹言使用民众。《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4).古谓杀人以祭。《左传·昭公十年》:“秋七月, 平子 伐 莒 ,取 郠 。献俘,始用人於 亳社 。” 杜预 注:“以人祭 殷社 。”
(5).佣工;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叫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他在这屋里算是一个跑腿的用人。”
(6).特指奶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是 曾 家多年的用人,大奶奶的丈夫就吃她的乳水哺养大的。” ——《漢語大詞典》
(2).使用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於故。择钱则物稽滞,而用人尤被其苦。” 王利器 校注引 黄侃 曰:“‘用人’当作‘用者’解。”
(3).犹言使用民众。《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4).古谓杀人以祭。《左传·昭公十年》:“秋七月, 平子 伐 莒 ,取 郠 。献俘,始用人於 亳社 。” 杜预 注:“以人祭 殷社 。”
(5).佣工;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叫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他在这屋里算是一个跑腿的用人。”
(6).特指奶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是 曾 家多年的用人,大奶奶的丈夫就吃她的乳水哺养大的。”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动-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杀人 shā rén
对人的杀害。例如:你不可杀人。 ——《漢語大詞典》
叛 pàn《國語辭典》
叛 [ pàn ]
动- 背离、违反。如:「叛国」、「叛乱」、「背叛」、「反叛」。《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李白〈猛虎行〉:「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