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行张盖少,谁识是官司。

何绛宋代〕《赠程克庵县尉 其二

冷署依山小,瓜蔬绿满篱。廉蒙长吏厌,贤得县胥欺。

有讼皆持法,惟情不敢私。徒行张盖少,谁识是官司。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徒行张盖官司

徒行 tú xíng
(1).步行。《论语·先进》:“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邢昺 疏:“徒,犹空也,谓无车空行也,是步行谓之徒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徒行出,至 曲江 西 杏园 东。” 元 曹之谦 《风雪障面图》诗:“僕夫徒行亦良苦,吻噤不语心应语。”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狐》:“美艷若此,而徒行何也?”
(2).谓无事闲行。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僕不远千里,裹粮求见,非徒行也,意必谓 明公 有以见教,而含木石不尽勤勤之意何耶?”  ——《漢語大詞典》
张盖(張蓋)zhāng gài
张开伞盖;打伞。《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之相 秦 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 唐 李贺 《瑶华乐》:“列斾如松,张盖如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又至 成化 间,定五年一大恤,命司礼掌印内臣主之,出则张盖列骑,正坐於棘寺堂。”或曰,戴席帽谓之“张盖”。参阅 宋 无名氏《释常谈》。  ——《漢語大詞典》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官司 guān sī
(1).普通官吏;百官。《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杜预 注:“小臣有司之职,非诸侯之所亲也。”《汉书·王莽传上》:“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颜师古 注:“官司,百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官司益多,否塞益甚,堂廉益远,积弊益深,欲一扫而空之,诚非开设议院不可。”
(2).官府。多指政府的主管部门。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人有醉者相杀,牧伯因此輒有酒禁,严令重申,官司搜索。”《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道:‘偌大去处,终不成官司禁打鱼鲜?’ 阮小五 道:‘甚么官司敢来禁打鱼鲜,便是活阎王也禁治不得!’”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你要把官势压他么?这等不难,我蓄了几日买画的银子,也去纳一个前程与他,和你同到官司去对理。”
(3).指官府里摊派的赋税劳役之类的公事。《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高氏 又説:‘自从今日为始,我再不与你做一处,家中钱本什物,首饰衣服,我自与女儿两个受用,不许你来讨,一应官司门户等事,你自教贱婢支持,莫再来缠我。’”
(4).指诉讼。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红楼梦》第四回:“ 贾雨村 授了 应天府 ,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赵树理 《催粮差》:“这几年在地方上当士绅,给别人包揽官司,常到城里来。”
(5).引申为不同意见的争论。 胡适 《〈尝试集〉自序》:“但是我若没有这一班朋友和我打笔墨官司,我也决不会有这样的尝试决心。”
(6).方言。谓不耐烦不高兴的神色。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她不高兴蹲在家里,接受或发作脾气-- 东阳 这两天老一脑门子官司,她要是不发气,他就必横着来。” 老舍 《二马》第二段七:“ 马威 把昨天晚上带来的箱子打开,问父亲换衣裳不换, 马老先生 是一脑门子官司,没理 马威 。” 老舍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我看见过不少国民党的军政要人,他们的神气颇似‘孤哀子’装模作样,一脸的官司,他们不屑与人家握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