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达孚尹琼华泽,葆光抚不留手迹。

弘历清代〕《玉盘谣

玉盘博径得二尺,围六尺有五寸益。虚中盛水受一石,素质不雕其色碧。

旁达孚尹琼华泽,葆光抚不留手迹。群玉之精出昆崙,吉日甲子天子宾。

于西王母瑶池津,行觞介绍簠簋樽。尔时所御器今存,作镇西极永好完。

未入震旦三千年,问今何来不胫偶。准噶尔亡沦世守,阿睦撒纳兹窃取。

王师罙入靖孽丑,于将获之联猭走。弃其重器为我有,元英大吕陈座右。

咄哉玉盘徒华滋,不可食兮不可衣。连城价讵如穷奇,俘彼祸除可罢师。

前歌后舞乐雍熙,瑰玩吾将安用之,拟付鄛人一例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旁达孚尹琼华葆光手迹

旁达(旁达)
礼记聘义孚尹旁达信也疏旁者四面之谓也达者通显之名也信者内不欺隐者也玉采色彰达著见于外无隐掩如人有信者亦著见于外故云信也 唐书南诏传遣清平官尹辅酋等七人谢天子献铎鞘浪剑郁刃生金瑟瑟牛黄琥珀氎纺丝象犀越睒统伦马铎鞘者状如残刃有孔旁达出丽水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宝月以血祭之出潘存实晨光丽仙掌赋既炫晃之旁达亦孤标而独 范仲淹尧舜率天下以仁赋谤木设时恻隐之情旁达薰弦奏处生成之惠皆臻  ——《骈字类编》
孚尹 fú yǐn
(1).玉的色彩。《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孚尹旁达,信也。” 郑玄 注:“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浮筠,谓玉采色也。”
(2).比喻诗文的文采。 清 钱谦益 《陆敕先诗稿序》:“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有志于缘情綺丽之诗,而非以儷花鬭叶颠倒相上者也。”  ——《漢語大詞典》
琼华(瓊華)qióng huá
亦作“璚华”。
(1).美石。《诗·齐风·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毛 传:“琼华,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记·昆仑》:“碧玉之堂,琼华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荣养堂歌》:“被霞襦兮簪琼华,母氏乐兮乐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质公司马》诗:“身贱那能酬水镜,年荒无以报琼华。”
(2).神话中琼树的花蕊,似玉屑。《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华,蘂也,食之长生。”
(3).即琼花。 唐 韩愈 《春雪映早梅》诗:“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 元 王沂 《寄苏昌龄》诗:“别后琼华几度芳,花前顾曲忆 周郎 。”参见“ 琼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宋 辛弃疾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词:“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
(5).喻美好的诗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张天佐见寄》:“琼华赠我将何报,聊寄 江 南古样絃。” 清 方文 《赠阎百诗续娶》诗:“腹如经笥饱,才比剑锋銛。锦字随时缀,璚华信手拈。”  ——《漢語大詞典》
泽 ( 澤 ) zé/shì
泽 [ zé ]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内衣。
泽 [ shì ]
     ◎ 古同“”,解散。
葆光 bǎo guāng
隐蔽其光辉。比喻才智不外露。《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成玄英 疏:“葆,蔽也。至忘而照,即照而忘,故能韜蔽其光,其光弥朗。”  ——《漢語大詞典》
抚 ( 撫 ) fǔ
抚 [ fǔ ]
  1. 慰问:~恤(安慰和周济)。~慰。安~。~爱。
  2. 扶持,保护:~养成人。
  3. 轻轻地按着:~摩。~摸。~琴(弹琴)。~今追昔。
  4. 同“拊”。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手迹(手蹟)shǒu jì
亦作“ 手跡 ”。亦作“ 手蹟 ”。
(1).亲手写的墨迹。《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汉 马融 《与窦伯尚书》:“ 孟陵 奴来,赐书,见手跡,欢喜何量,见於面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门有车马客行》:“手迹可传心,愿尔篤行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按,此跋乃先世父手蹟。” 袁鹰 《不灭的诗魂》:“两天后,小报登了这首诗,把手迹也制了版。”
(2).亲自从事;亲手去做。《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
(3).手印在物体上的痕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