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监本绣梓精,晁氏陈氏簿录悉。

王颂蔚清代〕《丁松生文澜归书图

孝惠始除挟书律,屋壁山岩稍稍出。是时篇牍极重大,联以缥绳书以漆。

《孝经》行疏策谦半,《酒诰》文繁简脱一。蜀客奏赋铅须怀,吴人炙字青乃杀。

代以缣素便赍持,书之赫蹄致缜密。自是篇卷鲜沦芜,荀经阮录代增益。

观文实储五十副,江陵尚存七万帙。长兴雕印既𢑆舆,孟蜀书林更牣溢。

官本监本绣梓精,晁氏陈氏簿录悉。勤有堂惟仁仲遗,睦亲铺乃道人设。

金于平水置书肆,元之兴文务雕刷。有明一代鲜善本,嘉隆以后椠尤劣。

秦晋赵藩皆刻书,不及会通与兰雪。姚赵吴沈好移写,叶顾钱毛善鉴别。

宋元旧本什湮九,赖有诸贤订坠缺。我朝稽古轶汉唐,延阁尊藏切云楶。

纯庙特开献书路,谒者求遍东西浙。大𦨵刬除方兴伪,汲冢捃护师春逸。

序录校上义放刘,活版排成制沿毕。草茅未窥中秘书,三阁储珍逮英哲。

家家乐献鸡次典,人人许入龙威穴。然脂怀饼土麇来,从此儒风振扬越。

上者古训钩郑服,次亦骚情掩贾屈。余子龂龂讲版本,元钞宋椠森罗列。

振绮汪暨拜经吴,百宋一廛最奇崛。云何菑晚极庚辛,焚如毒甚滈池厄。

岂独缣素充帷囊,直以经典代薪爇。湘乡相公老开府,手扫凶欃扶日月。

郘亭厄厄求遗书,四部先刊甲与乙。同时爰有丁龙泓,秘阁篇亡心菀结。

抱持愈比杜林艰,蒐集无逾任昉切。礼典往往出秦余,目录一一订魏阙。

圭零锦断好护持,剑合珠还渐充实。其功不在陈农下,此事留待程俱说。

永嘉旧本世尚多,安得先生尽搴撷。迩来横海肆楼船,汉廷未暇修儒术。

颇闻守藏史不慎,文德官书半放失。子云老作輶轩语,素赍归致并精绝。

海外不乏歆向流,赤轴青纸肆钩抉。我思拄杖医无闾,一探东丹读书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官本监本绣梓簿录

官本 guān běn
(1).官府刻印或收藏的书本。 唐 张怀瓘 《书断·二王真跡》:“ 开元 十六年五月,内出二 王 真跡……其中古本,亦有是 梁 隋 官本者。” 曹士冕 《法帖谱系·淳化法帖叙说》引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至予集录古文,不敢輒以官本参入私集。”
(2).官府向民户贷款所用的本钱。《旧唐书·玄宗纪上》:“九月,先是高户捉官本钱;乙卯,御史大夫 李朝隐 奏请薄税百姓一年租钱充,依旧高户及典正等捉,随月收利,供官人税钱。”《新唐书·食货志五》:“初,捉钱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为姦,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钱迫蹙閭里,民不堪其扰。御史中丞 崔从 奏增钱者不得踰官本。”  ——《漢語大詞典》
监本(監本)jiàn běn
国子监刻印的书本。 五代 后唐 宰相 冯道 命判国子监事 田敏 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其后历代国子监都刻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明 代南北两京国子监分别刻书,故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别。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若乃据石经刊监本,復立之学官,以习士子。” 王国维 《观堂集林·宋刊本〈尔雅疏〉跋》:“盖南渡初监中不自刊板,悉令 临安府 及他州郡刻之,而以其板入监,此即 南宋 监本也。” 王绍曾 《记张元济先生》:“南、北监本多出 宋 元 旧椠, 汲古阁 本也多以 宋 版精本考校。”  ——《漢語大詞典》
绣梓(繡梓)xiù zǐ
亦作“綉梓”。 精美的刻版印刷。古代书版以梓木为上,故称。 元 史弼 《景行录》:“予寸怀如春风,愿与天下共,故绣梓以广其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因记 景定 中公取二 陵 、 坡 、 谷 四家之诗,分门编类,绣梓流传,名之曰《四诗类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中国 先前刻木一细,便曰‘绣梓’,是可以作这译语的。”  ——《漢語大詞典》
精 jīng《國語辭典》

精 [ jīng ]

  1.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䇲播精,足以食十人。」
  2.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
  3. 心神。如:「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
  4. 神怪称为「精」。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5. 男性的精液。如:「遗精」、「射精」。
  1. 娴熟、擅长。如:「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
  1.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如:「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2. 品质优良。如:「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3. 佳、最好。如:「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4.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 极、甚、非常。如:「精湿」、「精瘦」。
  2.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晁 cháo《國語辭典》

晁 [ cháo ]

  1. 朝的古字。《文選·揚雄·羽獵賦》:「於是天子乃以陽晁始出乎玄宮。」唐·李善·注:「陽朝,陽明之朝。晁,古字同也。」
  2. 姓。如宋代有晁補之。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簿录 bù lù
(1).登记财物的账目。《北史·慕容子会传》:“至死时,唯著敝褌,而积绢至二万疋,薄録并归天府。”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诸不成句读者,表谱之体,旁行邪上,条件相分,会计则有簿録,算术则有演艸,地图则有名字。”
(2).谓查抄财产,将其登记入册。《北齐书·杨愔传》:“寻復簿録五家, 王晞 固諫,乃各没一房,孩幼,兄弟皆除名。” 唐 陆贽 《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今若簿録其家,窃恐以财伤义。” 明 宋濂 《题悦生堂禊帖》:“ 师宪 遭窜逐时,朝廷命 王孟孙 簿録其家。”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全家簿録赴 岭 表,仅有狱卒潜瘞尸。”
(3).典籍的目录。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凡物之属公上者,亦皆当钩考,详於簿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纪传録:一国史、二注历、三旧事、四职官、五仪典、六法制、七伪史、八杂传、九鬼神、十土地、十一谱状、十二簿録。”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天下之水 河 为大,古今之书经为重。故言水利者曰河渠志,簿録者曰经籍。”  ——《漢語大詞典》
悉 xī《國語辭典》

悉 [ xī ]

  1. 全部。《書經·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1. 詳盡、詳細。漢·賈誼〈說積貯〉:「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聊齋志異·卷一一 ·樂仲》:「言女大歸日、再醮日及生子年月,歷歷甚悉。」
  1. 竭盡、用盡。《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新唐書·卷一九三·忠義傳下·龐堅傳》:「賊將阿史那承慶悉銳攻之,傳城百里,樹木皆刊。」
  2. 知道。如:「得悉」、「洞悉」、「熟悉」、「敬悉」。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唐·杜甫〈客夜〉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1. 姓。如上古時代有悉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