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至仁。济民育物。

成公绥魏晋〕《晋四厢乐歌二首 其二 正旦大会行礼歌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极。王猷允塞。

嘉会置酒。嘉宾充庭。羽旄曜辰极。钟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刑。

济济锵锵。金振玉声。礼乐具。宴嘉宾。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

群后戾止。有来雍雍。献酬纳贽。崇此礼容。丰肴万俎。旨酒千钟。

嘉乐尽宴乐。福禄咸攸同。乐哉。天下安宁。道化行。风俗清。

箫韶作。咏九成。年丰穰。世泰平。至治哉。乐无穷。元首聪明。股肱忠。

澍丰泽。扬清风。嘉瑞出。灵应彰。麒麟见。凤凰翔。醴泉涌。流中唐。

嘉禾生。穗盈箱。降繁祉。祚圣皇。承天位。统万国。受命应期。授圣德。

四世重光。宣开洪业。景克昌。文钦明。德弥彰。肇启晋邦。

流祚无疆。泰始建元。凤皇龙兴。龙兴伊何。享祚万乘。奄有八荒。

化育黎蒸。图书焕炳。金石有徵。德光大。道熙隆。被四表。

格皇穹。奕奕万嗣。明明显融。高朗令终。保兹永祚。与天比崇。

圣皇君四海。顺人应天期。三叶合重光。泰始开洪基。

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

善哉雍熙。惟天降命。翼仁佑圣。于穆三皇。载德弥盛。总齐璇玑。

光统七政。百揆时序。化若神圣。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

拟陶钧。拟陶钧。垂惠润。皇皇群贤。峨峨英俊。德化宣。

芬芳播来胤。播来胤。垂后昆。清庙何穆穆。皇极辟四门。皇极辟四门。

万机无不综。亹亹翼翼。乐不及荒。饥不遑食。大礼即行。乐无极。

登昆仑。上层城。乘飞龙。升泰清。冠日月。佩五星。扬虹霓。建彗旌。

披庆云。荫繁荣。览八极。游天庭。顺天地。和阴阳。序四时。曜三光。

张帝网。正皇纲。播仁风。流惠康。迈洪化。振灵威。怀万方。纳九夷。

朝阊阖。宴紫微。建五旗。罗钟虡。列四县。奏韶武。铿金石。扬旌羽。

纵八佾。巴渝舞。咏雅颂。和律吕。于胥乐。乐圣主。化荡荡。清风泄。

总英雄。御俊杰。开宇宙。扫四裔。光缉熙。美圣哲。超百代。扬休烈。

流景祚。显万世。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宁济六合。受命应期。

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廓开皇衢。用成帝基。光光景皇。无竞惟烈。

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既康。九域有截。天命降鉴。启祚明哲。

穆穆烈考。克明克隽。实天生德。诞膺灵运。肇建帝业。开国有晋。

载德奕世。垂庆洪胤。明明圣帝。龙飞在天。与灵合契。通德幽玄。

仰化青云。俯育重渊。受灵之祜。于万斯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至仁济民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至仁 zhì rén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济民(濟民)jì mín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毛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责其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元 许衡 《训子》诗:“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漢語大詞典》
    育 yù《國語辭典》

    育 [ yù ]

    1. 生育。如:「生兒育女」。《易經·漸卦·九三》:「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後漢書·卷四四·張禹傳》:「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
    2. 成長。《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雪霜雨露時,則萬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厲去矣。」《文選·潘岳·秋興賦》:「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託。」
    3. 撫養、培養。如:「養育」、「教育」、「育幼院」。《易經·蒙卦·彖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詩經·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1. 姓。如上古時代有育唐。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