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凤尾(鳳尾)fèng wěi
(1).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唐 皮日休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
(2).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唐 黄滔 《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
(3).指凤尾草。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
(4).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红楼梦》第二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参见“ 凤尾竹 ”。
(5).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剪灯馀话·凤尾草记》:“ 祖 中庭植凤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啸其侧。”参见“ 凤尾蕉 ”。
(6).即凤尾笺。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参见“ 凤尾牋 ”。
(7).古琴尾部的美称。 南唐 李煜 《书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餘煖在檀槽。”《红楼梦》第八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漢語大詞典》
(2).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唐 黄滔 《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
(3).指凤尾草。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
(4).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红楼梦》第二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参见“ 凤尾竹 ”。
(5).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剪灯馀话·凤尾草记》:“ 祖 中庭植凤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啸其侧。”参见“ 凤尾蕉 ”。
(6).即凤尾笺。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参见“ 凤尾牋 ”。
(7).古琴尾部的美称。 南唐 李煜 《书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餘煖在檀槽。”《红楼梦》第八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漢語大詞典》
扶疏 fú shū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漢語大詞典》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漢語大詞典》
槐影
南北朝 江总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 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宋 范成大 初夏二首 其二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宋 许月卿 槐影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元 谢宗可 半日闲 槐影正圆初破睡,竹阴微转罢分茶。 ——《骈字类编》
宋 范成大 初夏二首 其二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宋 许月卿 槐影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元 谢宗可 半日闲 槐影正圆初破睡,竹阴微转罢分茶。 ——《骈字类编》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龙吟(龍吟)lóng yín
(1).龙鸣。亦借指大声吟啸。《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李善 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易·乾》“云从龙” 唐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漢語大詞典》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漢語大詞典》
萧瑟(蕭瑟)xiāo sè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元 许有壬 《太常引》词:“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曹禺 《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杨,树叶在上面萧瑟作响。”
(2).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北征》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秋给 北平 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
(3).稀疏。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萧瑟两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 ——《漢語大詞典》
(2).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北征》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秋给 北平 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
(3).稀疏。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萧瑟两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 ——《漢語大詞典》
竹声(竹声)
唐 戎昱 秋夜梁十三厅事 竹声风度急,灯影月来微。
唐 刘沧 题郑中丞东溪 高轩夜静竹声远,曲岸春深杨柳低。
唐 李嶷 林园秋夜作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
元 吴师道 十一月十二日崇文阁下私试二十三日出和张仲举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骈字类编》
唐 刘沧 题郑中丞东溪 高轩夜静竹声远,曲岸春深杨柳低。
唐 李嶷 林园秋夜作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
元 吴师道 十一月十二日崇文阁下私试二十三日出和张仲举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骈字类编》
乾 qián/gān《國語辭典》
乾 [ qián ]
名-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 [ gān ]
形-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 枯竭。如:「外強中乾」。
-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