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时将治,明君国寖昌。

耶律楚材元代〕《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

尚记承平日,为学体自强。经书兴我志,功业逼人忙。

蛰窟长思震,葵心本慕阳。蛟龙初得雨,日月近依光。

事主心无隐,遭时策建长。引君当正道,陈事上封章。

亦既尊仁义,胡为失毅刚。箴规尽忠赤,人物敢雌黄。

断似南山定,言令北斗昂。劝君师魏郑,嫉恶法张纲。

青眼蒙高顾,白眉忝最良。谁知天有数,不觉汉亡疆。

人笑段干木,谁师田子方。上苍垂大命,天阙册明王。

殷室君虽灭,仁人道未亡。南州远烟水,北海几星霜。

仁政时将治,明君国寖昌。卿云知有庆,嘉谷又呈祥。

名遂宜思退,机危乃自戕。归欤今好赋,闻道故园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仁政将治明君寖昌

仁政 rén zhèng
(1).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 发挥 孔子 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 鲁迅 《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民如何不识不知;末后便痛斥那些征服者不行仁政。”
(2).用作称颂地方官吏施政的套语。 唐 杜牧 《寄牛相公》诗:“六年仁政謳歌者,柳远春隄处处闻。”《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水旱飢荒安得无?全亏仁政早先图。”
(3).指仁慈的政治措施。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穀,有敢再图种造鸦片者,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将治(將治)jiāng zhì
调养治疗。 宋 苏辙 《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允仍给宽假诏》:“所请宜不允,仍给宽假将治。”  ——《漢語大詞典》
明君 míng jūn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寖昌 jìn chāng
逐渐昌盛。《汉书·董仲舒传》:“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上嘉 唐 虞 ,下悼 桀 紂 寖微寖灭寖明寖昌之道,虚心以改。”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盖词学寖昌,其机鬱勃,弗可遏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