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仿佛侔李唐,石颈有穿力可扛。

达受清代〕《海昌学庙古井歌

我州金石多未彰,补志窃愿搜罗详。遍寻城阙兼桥梁,觏辄手拓声琅琅。

朅来论古广业堂,好古人遇甘泉乡。导余周视循宫墙,门内有井六角方。

石闺覆如摧倒缸,质虽粗顽形异常。制度仿佛侔李唐,石颈有穿力可扛。

其上字迹留八行,倩亟拓之墨汁香。义泉大字书端庄,如蔡君谟笔老苍。

馀惜残损惟偏旁,年代莫辨空思量。题名仅识为高阳,当时凿此因荐亡。

报妻胡氏七二娘,此意无愧良人良。历今不知凡几霜,食者甘之犹琼浆。

吴中古井石放光,载顾氏志流芬芳。老夫之称识不忘,是井功德堪颉颃。

姓氏未泐待表扬,幸逢椽笔志海昌。与钟并拓璧合双,一金一石真相当。

鸿词况诵长短章,塔铭显不殊药王。续貂我亦搜枯肠,寒泉酌胜亭沧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制度仿佛李唐穿

制度(製度)zhì dù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颖达 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他没有看到,存在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消灭,就是大公平。”
(2).制订法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 主曰:‘用执政制度。’”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规模;样式。《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
(1).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製度巧丽,亦冠絶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 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臺,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製度。”
(2).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詔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製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 家自有製度。”  ——《漢語大詞典》
仿佛 fǎng fú
(1).似有若无貌;隐约貌。《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吕祖谦 《卧游录》载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今本《陶渊明集》作“髣髴”。
(2).好象。《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察其所言,仿佛一端。”《隶续·司空掾陈寔残碑》 洪适 释:“史传杂书、 蔡 集皆作‘仲弓’,惟《太丘坛碑》作‘仲躬’,此碑仿佛亦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夜星子》:“隐隐见窗纸有影,倐进倐却,仿佛一妇人,长六七寸,操戈骑马而行。”一本作“ 彷彿 ”。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3).梗概;大略。《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篤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歟!” 李贤 注:“仿佛,犹梗概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 桂芬 弱冠后南北奔走, 潞 河 淮 扬 寄跡颇久,往事犹记仿佛。” 郭沫若 《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但赋文只叙述 文姬 在 匈奴 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止,没有叙述到她归 汉 途中或归 汉 后的经历。”
(4).效法。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 《江东运司策问》:“公卿谈学问自许 孔 孟 ,谈功业自许 伊 周 ,若限田,若乡饮,若论秀,若举选,皆欲仿佛 三代 ,此一事乃堪在 晋 人下乎?”
(5).相似;近似。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此地甚暖和,水尚未冰,与 上海 仿佛。” 郁达夫 《龙门山路》:“它的形势,和在 郎当岭 上,看下去的山村 梅家坞 ,有点相仿佛。” 靳以 《卖笑》:“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正从一辆崭新的雪佛兰车里走出来。”
(6).谓有近似或大概的印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从印画上,本来已经难于知道原画,只能仿佛的了。”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那信恐怕没有被 达夫 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  ——《漢語大詞典》
侔 móu《國語辭典》

侔 [ móu ]

  1. 相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山。」唐·陈鸿《长恨传》:「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
  2. 获取。《韩非子·五蠹》:「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同「牟 」。
李唐 lǐ táng
指 唐 朝。 唐 皇室姓 李 ,故称。 唐 周朴 《吊李群玉》诗:“ 羣玉 诗名冠 李唐 ,投诗换得校书郎。” 宋 周敦颐 《爱莲说》:“ 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清 郑燮 《道情》诗之八:“文章两 汉 空陈迹,金粉 南朝 总废尘, 李唐 赵宋 慌忙尽。”  ——《漢語大詞典》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颈 ( 頸 ) jǐng/gěng
颈 [ jǐng ]
  1.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项。头~。~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鹿。曲~甑。
颈 [ gěng ]
  1. 〔脖~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扛 káng/gāng《國語辭典》

扛 [ gāng ]

  1. 用兩手舉起重物。《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褰帷斷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扛 [ káng ]

  1. 以肩荷物。如:「扛行李」、「扛鋤頭」。
  2. 頂撞。《金瓶梅·第五二回》:「你討得頭錢,分與那個一分兒使也怎的?交我扛了兩句走出來,不想哥這裡呼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