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
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来,晓宣口敕修花台。
奇芬异卉百馀品,求新换旧争栽培,
犹恐君王厌颜色,群芳祇似寻常开。
幸有神仙接花术,更向都城求绝匹。
梁王苑衷索妍姿,石氏园中搜淑质。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
回得东皇造化工,五色敷华异平日。
一朝宠爱归特丹,千花相笑妖饶难。
窃药常娥新换骨,婵娟不似人间看。
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道南楼殿五云高,钧天捧上蓬莱岛。
四边桃李不胜春,何况花王对玉宸。
国色精明动韶景,天香旖旎飘芳尘。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献寿罗星辰。
兑悦临轩逾数刻,花吏此时方得色。
白银红锦满牙床,拜赐仗前生羽翼。
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窜来江外知几年,骨肉无音雁空度。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子规啼处血为花,黄梅熟时雨如雾。
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從班中立。
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
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
贾谊文才动汉家,当时不免来长沙。
幽求功业开元盛,亦作流人过梅岭。
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
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尔则奇,江乡卑湿何能施。
吾皇又诏还淳朴,组绣文章皆弃遗。
上林将议赐民畋,似昔繁华徒尔为。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
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来,晓宣口敕修花台。
奇芬异卉百馀品,求新换旧争栽培,
犹恐君王厌颜色,群芳祇似寻常开。
幸有神仙接花术,更向都城求绝匹。
梁王苑衷索妍姿,石氏园中搜淑质。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
回得东皇造化工,五色敷华异平日。
一朝宠爱归特丹,千花相笑妖饶难。
窃药常娥新换骨,婵娟不似人间看。
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道南楼殿五云高,钧天捧上蓬莱岛。
四边桃李不胜春,何况花王对玉宸。
国色精明动韶景,天香旖旎飘芳尘。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献寿罗星辰。
兑悦临轩逾数刻,花吏此时方得色。
白银红锦满牙床,拜赐仗前生羽翼。
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窜来江外知几年,骨肉无音雁空度。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子规啼处血为花,黄梅熟时雨如雾。
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從班中立。
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
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
贾谊文才动汉家,当时不免来长沙。
幽求功业开元盛,亦作流人过梅岭。
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
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尔则奇,江乡卑湿何能施。
吾皇又诏还淳朴,组绣文章皆弃遗。
上林将议赐民畋,似昔繁华徒尔为。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北人 běi rén
(1).泛称北方之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词:“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 宋 王安石 《红梅》诗:“春半花纔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2).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契丹 翰林承旨、吏部尚书 张礪 言於 契丹 主曰:‘今 大辽 已得天下,中国将相宜用中国人为之,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习。’”
(3).复姓。《庄子·让王》有 北人无择 。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契丹 翰林承旨、吏部尚书 张礪 言於 契丹 主曰:‘今 大辽 已得天下,中国将相宜用中国人为之,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习。’”
(3).复姓。《庄子·让王》有 北人无择 。 ——《漢語大詞典》
情况 qíng kuàng
(1).志趣,志向。《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堕暨妻赵氏墓志》:“君幼而颖悟,早岁不群,情况遒明,智调英迥。”
(2).情谊,恩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李 忽寄书於醝院,情况欵密,且异寻常。”《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若没有城西老者宽洪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傍。”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会》:“都説有情人相会时,无边的情况。”
(3).情形。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 长江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天,这种沉默单调的情况被破坏了。”
(4).犹体统。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恪公书》:“某瘠病薾然,昨屡乞恳,以经此詆辱,於国体非便,第顾势未得遽去,以此强颜,成何情况。”
(5).情趣,兴致。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明 康海 《南普天乐·贺南川生子》套曲:“菊花香, 龙山 赏,抚景增情况,又那知际此佳祥。”
(6).心情,情绪。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絃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甚年光,忒煞通明相,所事关情况。”
(7).今亦特指军事上敌情的变化。 梁斌 《播火记》三九:“情况来了,看看我们怎么应付它!” 峻青 《海啸》第一章:“‘有情况,停止前进,迅速隐蔽!’ 老宫 把手一挥,发出了战斗警报。” ——《漢語大詞典》
(2).情谊,恩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李 忽寄书於醝院,情况欵密,且异寻常。”《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若没有城西老者宽洪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傍。”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会》:“都説有情人相会时,无边的情况。”
(3).情形。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 长江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天,这种沉默单调的情况被破坏了。”
(4).犹体统。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恪公书》:“某瘠病薾然,昨屡乞恳,以经此詆辱,於国体非便,第顾势未得遽去,以此强颜,成何情况。”
(5).情趣,兴致。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明 康海 《南普天乐·贺南川生子》套曲:“菊花香, 龙山 赏,抚景增情况,又那知际此佳祥。”
(6).心情,情绪。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絃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甚年光,忒煞通明相,所事关情况。”
(7).今亦特指军事上敌情的变化。 梁斌 《播火记》三九:“情况来了,看看我们怎么应付它!” 峻青 《海啸》第一章:“‘有情况,停止前进,迅速隐蔽!’ 老宫 把手一挥,发出了战斗警报。” ——《漢語大詞典》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 分开:离~。~居。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 奇怪:惊~。诧~。怪~。
南人 nán rén
(1).南方人。《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南人,南国之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孛罗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侍郎 性爽朗,少随 文端公 居 两江 久,习染南人风度。”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
(2). 金 代对 汉 人的称呼。《金史·舆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为 汉 姓及学南人装束。”
(3). 元 代对 南宋 人的称呼。《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汉 人、南人作一榜。”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 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絶无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漢語大詞典》
(2). 金 代对 汉 人的称呼。《金史·舆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为 汉 姓及学南人装束。”
(3). 元 代对 南宋 人的称呼。《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汉 人、南人作一榜。”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 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絶无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漢語大詞典》
萧洒(蕭灑)xiāo sǎ
亦作“ 萧洒 ”。
(1).清高脱俗;不拘束。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 萧洒美少年,举觴白眼望青天。” 宋 曾巩 《芍药厅》诗:“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 济水 边。”
(2).清丽;爽朗。 唐 韦应物 《善福寺阁》诗:“晴明一登望,萧洒此幽襟。”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曾巩 《江上怀介甫》诗:“江上信清华,风月亦萧洒。”
(3).冷落;僻静。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 济州 金乡 ,葺 东皋归去来园 ,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 元 耶律楚材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之一:“荒城萧洒枕长河,古字碑文半灭磨。” 清 唐孙华 《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城南萧洒得吾庐,清德如村处士餘。”
(4).舒畅。 唐 白居易 《兰若偶居》诗:“行止輒自由,甚觉身萧洒。” 宋 张先 《生查子》词:“当初相见时,彼此心萧洒。近日见人来,却恁相谩諕。”
(5).姿态自然,不呆板。 唐 元稹 《画松》诗:“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宋 梅尧臣 《赋石昌言括苍石屏》:“根深称条叶,生意絶萧洒。” 宋 司马光 《双竹》诗:“萧洒駢瑶甃,连翩拂璧璫。”
(6).细雨飘飞貌。 唐 李商隐 《细雨》诗:“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漢語大詞典》
(1).清高脱俗;不拘束。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 萧洒美少年,举觴白眼望青天。” 宋 曾巩 《芍药厅》诗:“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 济水 边。”
(2).清丽;爽朗。 唐 韦应物 《善福寺阁》诗:“晴明一登望,萧洒此幽襟。”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曾巩 《江上怀介甫》诗:“江上信清华,风月亦萧洒。”
(3).冷落;僻静。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 济州 金乡 ,葺 东皋归去来园 ,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 元 耶律楚材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之一:“荒城萧洒枕长河,古字碑文半灭磨。” 清 唐孙华 《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城南萧洒得吾庐,清德如村处士餘。”
(4).舒畅。 唐 白居易 《兰若偶居》诗:“行止輒自由,甚觉身萧洒。” 宋 张先 《生查子》词:“当初相见时,彼此心萧洒。近日见人来,却恁相谩諕。”
(5).姿态自然,不呆板。 唐 元稹 《画松》诗:“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宋 梅尧臣 《赋石昌言括苍石屏》:“根深称条叶,生意絶萧洒。” 宋 司马光 《双竹》诗:“萧洒駢瑶甃,连翩拂璧璫。”
(6).细雨飘飞貌。 唐 李商隐 《细雨》诗:“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漢語大詞典》
溪山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唐 杜荀鹤 寄李隐居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骈字类编》
唐 杜荀鹤 寄李隐居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骈字类编》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无趣 wú qù
没意思,没趣。例如:讨个无趣。
缺乏悠闲、温雅、风韵、活泼、逼真、兴趣或风趣的。例如:听无趣的对话。 ——《漢語大詞典》
缺乏悠闲、温雅、风韵、活泼、逼真、兴趣或风趣的。例如:听无趣的对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