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

韦应物唐代〕《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

结发仕州县,蹉跎在文墨。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
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独此抱微痾,颓然谢斯职。
世道方荏苒,郊园思偃息。为欢日已延,君子情未极。
驰觞忽云晏,高论良难测。游步清都宫,迎风嘉树侧。
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
伫君列丹陛,出处两为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晨起西郊原野黍稷

晨起
庾信思旧铭序高台已倾稷下有闻琴之泣壮士一去燕南有击筑之悲项羽之晨起帐中李陵之徘徊岐路韩王孙之质赵楚公子之留秦无假穷秋于时悲矣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发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韦应物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诗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眇朱子晨起对雨诗晨起候前障白烟 林端  ——《骈字类编》
西郊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其二 秋云 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唐 萧至忠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西郊窈窕凤皇台,北渚平明法驾来。
唐 韦应物 沣上醉题寄涤武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
唐 杜甫 西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薄云生北阙,飞雨自西郊。
唐 李中 夏云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元 周权 西村 刈麦稼秧农事足,西郊生意绿无涯。
宋 陆游 思蜀 西郊有旧隐,何日返柴荆。
元 范梈 追和卢修撰张平章园亭观花饮 白藕花边香已秋,西郊风物野亭幽。
元 元好问 饮酒五首 其一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
宋 王炎 丰年谣五首 其一 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骈字类编》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原野 yuán yě
亦作“ 原壄 ”。 平原旷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吕氏春秋·季春纪》:“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高诱 注:“广平曰原,郊外曰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朱熹 集注:“壄,古野字。弃原壄,骸骨弃於原壄也。” 宋 陆游 《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蕎麦。”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型,非有大兵陈之原野之事,岂古人於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緑了。”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黍稷 shǔ jì
(1).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
(2).《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叹古今兴亡之典。 宋 韩琦 《寄题广信君四望亭》诗:“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王闿运 《上征赋》:“访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离离。”参见“ 黍离麦秀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