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愁绝。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

程垓宋代〕《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凝伫切。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倚阑愁绝。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情未彻。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不堪重说。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倚阑愁绝凤竹帐外簌簌酿寒

倚阑(倚闌)yǐ lán
见“ 倚栏 ”。  ——《漢語大詞典》
愁绝(愁絶)chóu jué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凤竹(鳳竹)fèng zhú
(1).即凤尾竹。 唐 武三思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凤竹初垂籜,龟河未吐莲。”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玲瓏薄展鮫綃片,幂歷轻含凤竹丛。”参见“ 凤尾竹 ”。
(2).指乐器笙箫之属。 后蜀 欧阳炯 《浣溪沙》词之二:“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 宋 贺铸 《夜游宫》词:“今夜小楼吹凤竹。谢东风,寄情人,肠断曲。”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犀 xī《國語辭典》

犀 [ xī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体型硕大,外形似牛。头略成三角形,颈短。鼻上有一或二个角,可入药,亦可作武器。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几乎无毛。以草、树叶、嫩枝为食,产于亚洲与非洲的热带森林。也称为「犀牛」。
  1. 坚利、锐利。如:「犀利」。《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帐外(帐外)
唐 温庭筠 敕勒歌塞北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唐 郑谷 锦二首 其一 红迷天子帆边日,紫夺星郎帐外兰。  ——《骈字类编》
簌簌 sù sù
(1).象声词。《水浒传》第一回:“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老残游记》第九回:“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颯颯价动,屋尘簌簌价落。”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看前方:大水汹汹,巨浪滔滔,风声簌簌。”
(2).坠落貌。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且説夫人急请司户进来,屏退丫鬟,未曾开言,眼中早已簌簌泪下。” 朱自清 《背影》:“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犹簇簇,丛丛。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五:“大略其花春生,簌簌然白色。”
(4).犹浓密;浓厚。 元 乃贤 《三峰山歌》:“旷野天寒霜簌簌,夜静愁闻山鬼哭。”
(5).颤抖貌。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諕的他战簌簌的把不定腿脡摇,可扑扑的按不住心头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虽然他决定不去的时候,从 北海 小山上跑下来,双腿不禁簌簌地颤抖。”
(6).指颤动貌。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生綃扇儿休挥触,清风自有凉亭竹。风来也,鬢簌簌。”  ——《漢語大詞典》
酿寒(釀寒)niàng hán
谓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 明 陆采 《明珠记·桥会》:“正西风酿寒,冷入綉罗裳,随风轻荡漾。”  ——《漢語大詞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