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呜呼(嗚呼)wū hū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画马(画马)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直言弟子韩干马,画马无骨但有肉。 ——《骈字类编》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直言弟子韩干马,画马无骨但有肉。 ——《骈字类编》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名-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副-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尽。如:「只管去做」。
-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画形(画形)
图绘宝鉴毛信卿放意诗酒画竹自给自言大竹画形小竹画意得法于赵牧之 ——《骈字类编》
风云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道路 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王氏 姑定省扶持,自 扬州 至于京师,道路遇疾,遂馆于 陈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直生 道:‘小生有个旧友 刘念嗣 ,家事儘也温饱,身死不多时,其妻 房氏 席捲家资,改嫁后夫,致九岁一子,流离道路。’”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可惜,那时代的道路很坏:甬路很高,有的地方比便道高着三四尺。”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3).路途;路程。《国语·吴语》:“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镜花缘》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
(4).路上的人。指众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北史·元坦传》:“傲狠凶粗,因饮酒之际,於 洛桥 左右顿辱行人,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踊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与吾僚壻也。灵舆前迈,道路感伤。”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邹鲁 《乙未广州之役》:“总理曰:‘道路皆云 孙文 举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宋 刘弈 《上韩范二招讨书》:“贼之诣 岐 ,有道路之劳,不若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诗:“万里 鱼鳬 国,青春别恨长。行行穿鸟道,寸寸断猿肠。人以风尘贱,诗兼髩髮苍。谋生宜道路,从此问蛮荒。”
(6).行业;职业。《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门神 ﹞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喫那厮一顿拳脚打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这些油坊多曾与他识熟,还去挑个卖油担子,是个稳足的道路。”《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长兄,你离家数百里,来省做这件道路,这事是寻不出大钱来的。”
(7).去向;线索。《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8).方法;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儿 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时 活死人 弄得来得去不得,心里好不着急。思前算后,没个道路。”
(9).样子。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儿。[末]做鞋儿则甚底?[丑]两文擈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 钱南扬 校注:“道路,犹云样子。今 浙 语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样子。”
(10).犹货色;油水。《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见有这许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银钱可盗……摸得一个姓 钱 ,名 友杏 的香头,腰间鼓鼓囊囊有些道路,从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夹袄,一件布衫,一层双夹裤腰,一个夹布兜肚,一割就开,探囊取物。” ——《漢語大詞典》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3).路途;路程。《国语·吴语》:“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镜花缘》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
(4).路上的人。指众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北史·元坦传》:“傲狠凶粗,因饮酒之际,於 洛桥 左右顿辱行人,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踊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与吾僚壻也。灵舆前迈,道路感伤。”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邹鲁 《乙未广州之役》:“总理曰:‘道路皆云 孙文 举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宋 刘弈 《上韩范二招讨书》:“贼之诣 岐 ,有道路之劳,不若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诗:“万里 鱼鳬 国,青春别恨长。行行穿鸟道,寸寸断猿肠。人以风尘贱,诗兼髩髮苍。谋生宜道路,从此问蛮荒。”
(6).行业;职业。《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门神 ﹞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喫那厮一顿拳脚打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这些油坊多曾与他识熟,还去挑个卖油担子,是个稳足的道路。”《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长兄,你离家数百里,来省做这件道路,这事是寻不出大钱来的。”
(7).去向;线索。《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8).方法;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儿 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时 活死人 弄得来得去不得,心里好不着急。思前算后,没个道路。”
(9).样子。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儿。[末]做鞋儿则甚底?[丑]两文擈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 钱南扬 校注:“道路,犹云样子。今 浙 语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样子。”
(10).犹货色;油水。《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见有这许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银钱可盗……摸得一个姓 钱 ,名 友杏 的香头,腰间鼓鼓囊囊有些道路,从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夹袄,一件布衫,一层双夹裤腰,一个夹布兜肚,一割就开,探囊取物。”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冥冥 míng míng
(1).昏暗貌。《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朱熹 集传:“冥冥,昏晦也。”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元 乔吉 《两姻缘》第二折:“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 戴望舒 《二月》诗:“在暮色冥冥里,我将听了最后一个游女的惋叹。”
(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杨倞 注:“冥冥,暮夜也。”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3).懵懂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二》:“岂掩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
(4).引申为不知不觉。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
(5).迷漫。《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古 金陵 , 秦淮 烟水冥冥。” 陈三立 《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
(6).渺茫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唐 沈千运 《感怀弟妹》诗:“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 郑泽 《杂诗·晚蝉》:“修名惧不立,前路徒冥冥。”
(7).高远貌。《楚辞·九辩》:“ 尧 舜 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8).指高远的空际。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望阵涌滔滔,光摇灧灧,气接冥冥。”
(9).幽深貌。《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10).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以指避世隐居之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明逸 《寄二华隐者》诗:“北闕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至是始悔其出,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
(11).指阴间。《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復故庭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12).泛指主宰人世祸福的神灵世界。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一:“岂人之祸福吉凶自有定数存於冥冥之中,虽圣与智不可得而逃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冥冥之中大概确实有神灵支配人世间的祸福。”
(13).指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何期远远离 京兆 ,不忆冥冥卧 朔方 。” 唐 孟云卿 《古挽歌》:“冥冥何所需,尽我人生意。”
(14).昏迷;麻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酒入 贾 口,便觉肠胃掣痛,眼鼻血流,急命驾归,及家已冥冥……经夕而死。”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
(15).沉默不语貌。 宋 苏轼 《喜雨亭记》:“造物不自以为动,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天何为者耶?视之苍苍,詰之冥冥,不可得而名?”
(16).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杨倞 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
(17).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 杨倞 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冥冥之中,积了阴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母惭怍,唯恐壻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数较鸦片为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 ——《漢語大詞典》
(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杨倞 注:“冥冥,暮夜也。”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3).懵懂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二》:“岂掩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
(4).引申为不知不觉。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
(5).迷漫。《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古 金陵 , 秦淮 烟水冥冥。” 陈三立 《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
(6).渺茫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唐 沈千运 《感怀弟妹》诗:“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 郑泽 《杂诗·晚蝉》:“修名惧不立,前路徒冥冥。”
(7).高远貌。《楚辞·九辩》:“ 尧 舜 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8).指高远的空际。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望阵涌滔滔,光摇灧灧,气接冥冥。”
(9).幽深貌。《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10).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以指避世隐居之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明逸 《寄二华隐者》诗:“北闕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至是始悔其出,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
(11).指阴间。《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復故庭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12).泛指主宰人世祸福的神灵世界。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一:“岂人之祸福吉凶自有定数存於冥冥之中,虽圣与智不可得而逃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冥冥之中大概确实有神灵支配人世间的祸福。”
(13).指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何期远远离 京兆 ,不忆冥冥卧 朔方 。” 唐 孟云卿 《古挽歌》:“冥冥何所需,尽我人生意。”
(14).昏迷;麻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酒入 贾 口,便觉肠胃掣痛,眼鼻血流,急命驾归,及家已冥冥……经夕而死。”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
(15).沉默不语貌。 宋 苏轼 《喜雨亭记》:“造物不自以为动,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天何为者耶?视之苍苍,詰之冥冥,不可得而名?”
(16).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杨倞 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
(17).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 杨倞 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冥冥之中,积了阴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母惭怍,唯恐壻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数较鸦片为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