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万事(萬事)wàn shì
一切事。《墨子·贵义》:“ 子墨子 曰:‘万事莫贵於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 茅盾 《子夜》十八:“ 李教授 万事认真,而且万事预先准备。” ——《漢語大詞典》
穷途(窮途)qióng tú
亦作“ 穷涂 ”。
(1).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二:“穷涂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二:“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軻穷途腊已残。” 明 夏完淳 《梦怀长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诗:“穷途知己谁青眼,歧路伤心已白头。”
(2).指处于困境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默然,遂行至 吴 ,疾於中道,乞食 溧阳 ……曰:‘夫人賑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二:“只因柔意怜穷途,遂将温情把我许。”
(3).路的尽头。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四:“ 晋 风日以頽,穷途方慟哭。” 明 刘基 《题〈谢皋羽传〉后》诗:“ 阮籍 哭穷途, 墨翟 哭素丝。”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 阮籍 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4).长途;远路。《再生缘》第七回:“ 尹氏 夫人忙打点,要差公子走穷途。” ——《漢語大詞典》
(1).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二:“穷涂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二:“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軻穷途腊已残。” 明 夏完淳 《梦怀长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诗:“穷途知己谁青眼,歧路伤心已白头。”
(2).指处于困境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默然,遂行至 吴 ,疾於中道,乞食 溧阳 ……曰:‘夫人賑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二:“只因柔意怜穷途,遂将温情把我许。”
(3).路的尽头。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四:“ 晋 风日以頽,穷途方慟哭。” 明 刘基 《题〈谢皋羽传〉后》诗:“ 阮籍 哭穷途, 墨翟 哭素丝。”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 阮籍 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4).长途;远路。《再生缘》第七回:“ 尹氏 夫人忙打点,要差公子走穷途。” ——《漢語大詞典》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形-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 姓。如汉代有偏吕。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名-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名-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 姓。如汉代有籍福。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公望 gōng wàng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南史·谢举传》:“上曰:‘ 举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 唐 白居易 《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许孟容 才志甚大,言论甚高,在臺阁间蔼然公望。”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漢語大詞典》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形-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 姓。如汉代有袁绍。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