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为臭,兰圃为馨。

孙楚魏晋〕《反金人铭

晋太庙有石人焉,大张其口,而书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无少言,无少事!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我读三坟五典八丘九索,赜罔深而不探,理无奥而不钩,故言满天下而无口尤。夫唯言立,名乃长久,胡为块然,生缄其口。自拘广庭,终身叉手?凡夫贪财,烈士殉名,盗跖为浊,夷柳为清。鲍鱼为臭,兰圃为馨。莫贵澄清,莫贱滓秽,二者言异,归于一会。尧悬谏鼓,舜立谤木,听采风谣,惟日不足,道润群生,化隆比屋。末叶陵迟,礼教弥衰,承旨则顺,忤意则违。时好细腰,宫中皆饥;时悦广额,不作细眉。逆龙之鳞,必陷斯机,括囊无咎,乃免诛夷。颠复厥德,可为伤悲。斯可用戒,无妄之时,假说周庙,与言为嗤。是以君子,追而正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鲍鱼兰圃

鲍鱼(鮑魚)bào yú
(1).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輼车臭,乃詔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祖龙 一夜死 沙丘 , 胡亥 空随鲍鱼辙。”《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堪笑 沙丘 才遇处,鑾舆风起鲍鱼腥。” 柳亚子 《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诗之二:“鲍鱼已死 秦 皇帝,符命犹陈 莽 大夫。”
(2).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清 李元 《蠕范·物偏》:“鰒,鲍鱼也,石鮭也,石华也,石决明也。”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鲍鱼》:“ 登州 以鲍鱼为珍品。案,即鰒鱼也。” 杨朔 《海市》:“你到渔业生产队去,人家留你吃饭,除了鲐鱼子、燕儿鱼丸子而外,如果端出雪白鲜嫩的新干贝或者是刚出海的鲍鱼,你一点不用大惊小怪,以为是大摆筵席,其实平常。”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臭 chòu/xiù《國語辭典》

臭 [ chòu ]

  1. 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如:「腥臭」、「口臭」、「铜臭」。
  2. 恶名,不好的名声。如:「遗臭万年」。《晋书·卷九八·桓温传》:「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1. 味道难闻的。如:「臭汗」、「臭屁」、「好臭喔!」。
  2. 丑恶的、令人厌恶的。如:「别摆一副臭架子!」、「她整天摆著一张臭脸。」
  1. 狠狠的。如:「臭骂一顿。」《儒林外史·第六回》:「揪著头发,臭打一顿。」

臭 [ xiù ]

  1. 气味。如:「水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易经·系辞上》:「其臭如兰。」
  1. 闻。《荀子·礼论》:「三臭之,不食也。」通「嗅」。
兰圃(兰圃)
旧唐书音乐志桂筵开玉俎兰圃荐琼芳月夏侯湛猎兔赋息徒兰圃秣骥芝田 傅亮九 九日登凌嚣馆赋玩中原之芬菊惜兰圃之彫蕙康王氏春花赋兰圃翘以含芳兮芝薄振而沈馨 嵇 赠秀才入军诗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骈字类编》
馨 xīn《國語辭典》

馨 [ xīn ]

  1. 散播到遠方的香氣。《楚辭·屈原·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析芳馨兮遺所思。」唐·劉兼〈蓮塘霽望〉詩:「新秋菡萏發紅英,向晚風飄滿郡馨。」
  2. 流傳後世的功德名聲。如:「德馨遠播」。《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1. 常置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讚美的語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同「般 」、「樣」。

馨 [ ​xī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