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无常岁,湮沦不可识。
昆崙山最大,峨峨横绝域。黄河地下来,汹汹不可测。
河伯一发怒,擘开昆崙石。水出东北陬,浩渺无涯极。
平地水行疾,九州如咫尺。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
上贻尧心忧,四岳举鲧塞。鲧用汩彝伦,九载无成绩。
尧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职。
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禹乃乘四载,周游视水迹。
百川各复道,九河皆开辟。禹功既已成,水患方兹息。
窃思大禹意,河九为远策。况云杀其溢,闻之孔安国。
三代逾千年,所以无灾厄。战国争土疆,诸侯用诈力。
迁徙无常岁,湮沦不可识。堤障遏水势,沟渠绝地脉。
禹道不复究,河流有壅隔。频为中国患,不国不安席。
从官徒负薪,河伯弗受璧。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
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四方竞上疏,群臣争筹画。
田鼢方为相,书来多持扼。岂顾天下利,惟以私田惜。
贾让不为用,延年亦见斥。如何圣人功,千载复不得。
皇宋运熙泰,四圣崇道德。百蛮皆臣顺,万物遂生殖。
七八十年閒,人不闻金革。惟兹澶滑郡,河决亦云亟。
常记天禧中,山东与河北。藁秸赋不充,遂及两京侧。
骚然半海内,人心愁惨戚。河平未云几,堤防有穴隙。
流入魏博閒,高原为大泽。良田百万顷,尽充鱼鳖食。
救之成劳费,不救悲隐恻。吾君为深虑,不食到日昃。
我忝窃寸禄,素餐堪自责。不负一畚土,私辄逃丁籍。
又无一言长,万分有裨益。与世同浮沈,随群甘默默。
亦或中夜思,斯民苦瘦瘠。四年困蝗旱,五谷饵蝥蠈。
年来风雨时,才得一秋麦。手足犹疮痍,饥肤未丰硕。
若待四体肥,斯民无愁色。不然寻九河,故道皆历历。
一劳而永逸,此成功无斁。或可勿复治,顺其性所适。
徙民就宽肥,注水灌戎狄。试听刍荛言,三者君自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迁徙(遷徙)qiān xǐ
(1).犹变化。《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覩归。”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 周 衰矣,故征伐出於诸侯,使典之用舍兴坏繫焉迁徙。”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韦昭 注:“迁徙,犹改更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正定於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国朝 雍正 十一年,復属 徐州 。沿革迁徙不一,故志为难。”
(3).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 苏轼 《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 北京 ,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李迪 既与 丁谓 论事,得罪迁徙,淹沦久之。”《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将 曹辛一 决杖一百七下,迁徙 辽阳 屯种。”
(5).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迁徙去官不去。”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迁徙,数日间凡数十人,皆 文靖 平日所厚。” 清 傅维鳞 《明书》卷一六二:“ 刘瑾 用事,以入赂迁徙人官,故中外冀迁官者多贪墨克赂,民重病之。” ——《漢語大詞典》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韦昭 注:“迁徙,犹改更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正定於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国朝 雍正 十一年,復属 徐州 。沿革迁徙不一,故志为难。”
(3).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 苏轼 《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 北京 ,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李迪 既与 丁谓 论事,得罪迁徙,淹沦久之。”《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将 曹辛一 决杖一百七下,迁徙 辽阳 屯种。”
(5).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迁徙去官不去。”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迁徙,数日间凡数十人,皆 文靖 平日所厚。” 清 傅维鳞 《明书》卷一六二:“ 刘瑾 用事,以入赂迁徙人官,故中外冀迁官者多贪墨克赂,民重病之。” ——《漢語大詞典》
无常(無常)wú cháng
(1).变化不定。《书·蔡仲之命》:“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后汉书·西羌传序》:“﹝ 西羌 ﹞所居无常,依随水草。”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吕文穆园》:“亦可以观万物之无常,览时之倏来而忽逝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小老头的脸孔像天色一样的无常。”
(2).佛教语。谓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 汉 牟融 《理惑论》:“万物无常,有存当亡。今欲学道,度脱十方。”《百喻经·伎儿作乐喻》:“无常败灭,不得久住,如彼空乐。”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则今释氏所谓‘人身难得’无常迅速,二言也。”
(3).人死的婉词。 晋 法显 《佛国记》:“共诸同志游歷诸国,而或有还者,或有无常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贫道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物,聊用为别。”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天那!着谁人送我无常!”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忆前年曾以布面《外套》一本见赠,殆其时已有无常之感。”
(4).旧时迷信所谓勾魂之鬼。《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阎君 得旨,便差无常小鬼,将 重湘 勾到地府。”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
变化不定。《易·乾》:“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孔颖达 疏:“上而欲跃,下而欲退,是无常也。”《庄子·在宥》:“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 汉 牟融 《理惑论》:“万物无常,有存当亡。今欲学道,度脱十方。”《百喻经·伎儿作乐喻》:“无常败灭,不得久住,如彼空乐。”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则今释氏所谓‘人身难得’无常迅速,二言也。”
(3).人死的婉词。 晋 法显 《佛国记》:“共诸同志游歷诸国,而或有还者,或有无常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贫道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物,聊用为别。”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天那!着谁人送我无常!”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忆前年曾以布面《外套》一本见赠,殆其时已有无常之感。”
(4).旧时迷信所谓勾魂之鬼。《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阎君 得旨,便差无常小鬼,将 重湘 勾到地府。”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
变化不定。《易·乾》:“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孔颖达 疏:“上而欲跃,下而欲退,是无常也。”《庄子·在宥》:“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漢語大詞典》
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 年龄:年~。周~。
- 星名:~星(即“木星”。)
-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湮沦(湮淪)yān lún
沦落;埋没。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顾余晚脱略,怀抱日湮沦。”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诗:“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 宋 苏洵 《上张侍郎第一书》:“一门之中,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復为湮沦弃置之人。”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到 嬴秦 儒风已灭,从此后圣学湮沦。”《红楼梦》第七八回:“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