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看林外天,一隙穿穷厓。
姚燮〔清代〕《下厂宝松庵二章 其二》
与佛默申约,还时当再来。高下东篱花,俟我来时开。
禅律持神明,空山尊形骸。孰令吾有缘,而不拒遭猜。
过堂担笋奴,似了乐与哀。缠命愁妻孥,托此姓名埋。
仰看林外天,一隙穿穷厓。可惜厓势欹,难筑凌风台。
我今入山去,试险投芒鞋。愿仗彼佛力,安护终无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动-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 姓。如宋代有仰忻。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林外
曹文晦 诗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分类字锦》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一隙
宋史陈亮传一隙之地本不足以容万乘而镇压且五十年山川之气盖亦发泄而无馀矣 樊献科游大佛山记余以中秋爽气邀比部平君与朱宋二大夫饮于大佛山之巅中为开元寺建宋景祐间寺趾湫隘顾四山如抱石势㟏岈藤萝森翠仅西一隙通人境宜隐者居也 王士性嵩游记洞在石乳行山间汗沾背湿入洞则寒冽粟起不可禁傍一隙不测其底僧云昔火龙占居之以达磨至从此中去也 ——《骈字类编》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动-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厓 yá《國語辭典》
厓 [ yái ]
名- 山边。南朝齐·谢朓〈游山诗〉:「凌厓必千仞,寻谿将万转。」《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绹传》:「高邮厓峭水狭,若使荻艚火其前,劲兵乘其后,一举可覆。」通「崖」。
- 水边。《文选·扬雄·甘泉赋》:「北熿幽都,南炀丹厓。」李善注引服虔曰:「丹水之厓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圣祖亲征噶尔丹》:「忽得明成祖勒铭纪功之石于水厓,濯而视之,中有永清沙漠语。」
- 边际、界限。《文选·扬雄·甘泉赋》:「岭巆嶙峋,洞无厓兮。」《新唐书·卷一二六·魏知古传》:「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人力劳敝,营作无厓,吏员寖增。 」
- 姓。如明代有厓成。
- 张目怒视。《汉书·卷八一·孔光传》:「所欲搏击,辄为草,以太后指风光令上之,厓眦莫不诛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