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班景倩,为客孟云卿。

胡应麟明代〕《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 其八

河朔当年事,平原异代盟。登仙班景倩,为客孟云卿。

捩柁晨霜滑,维梢宿雨晴。如渑政堪赋,篷底百壶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登仙云卿

登仙(登僊)dēng xiān
亦作“ 登僊 ”。
(1).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 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陆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景倩 自 扬州 採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 若水 饯於郊,顾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3).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復有 怀嬴 失节,目为贞女; 刘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 宣仁 登仙,上始亲政焉。”《宋史·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堕隔苍烟。”  ——《漢語大詞典》
班 bān《國語辭典》

班 [ bān ]

  1. 古代将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以为信。《说文解字·玨部》:「班,分端玉。」《书经·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2. 分开、分别。参见「班马 」条。
  3. 分予、赠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乃散尽(货殖财产)​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4. 颁布。《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于天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自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
  5. 回、还。如:「班师回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遂班军而回还,一郡并获全。」
  6. 相等、等同。《孟子·公孙丑上》:「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汉·赵岐·注:「班,齐等之貌也。」
  1. 工作或学习人员的分组组别。如:「甲班」、「初级班」、「才艺班」、「进修班」。
  2. 行业中的小团体。如:「戏班」。
  3. 军队中编制的单位。属于排,通常由十人组成。
  4. 行列、行次。如:「排班」。《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三国吴·薛综·注:「班,位次也。谓尊卑有等差也。」
  5. 按时间分成的工作段落。如:「上班」、「值班」、「加班」、「三班制」。
  6. 量词:➊ ​ 计算人群的单位。如:「一班人马」。➋ ​ 计算交通工具定时开动的单位。如:「这家航空公司每周有三班飞机飞往欧洲。」➌ ​ 计算班级的单位。如:「我们学校有二十五班学生。」➍ ​ 计算工作时段的单位。如:「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7. 姓。如汉代有班彪、班超、班昭。
  1. 定时开动的。如:「班机」、「班车」。清·徐珂《清稗类钞·舟车类·班船》:「江苏之称航船,曰:『班船』。喻其往来有定,更番为代也。」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倩 qiàn《國語辭典》

倩 [ qiàn ]

  1. 古时男子的美称。《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唐·颜师古·注:「倩,士之美称,故云魏倩也。」
  2. 女婿。如:「贤倩」、「妹倩」。《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1. 美好。如:「巧笑倩兮」、「倩女」。《红楼梦·第三七回》:「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1. 请人代为做事。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宋·黄庭坚〈即席〉诗:「不当爱一醉,倒倩路人扶。」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孟 mèng《國語辭典》

孟 [ mèng ]

  1. 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左传·隐公元年》:「傅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2. 卤莽的、夸大的。如:「孟浪」。《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1.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逸周书·卷六·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2. 孟子或《孟子》一书的简称。如:「孔孟」、「论孟」。
  3. 姓。如战国时邹有孟轲。
云卿(云卿)
卢思道北齐为百官贺甘露表云卿既出还闻百辟之歌河清可俟实得万人之叹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