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堤槐巷寻常景,幽意也传毫素。
古咸平、数椽小筑,乡村风物堪溯。柳堤槐巷寻常景,幽意也传毫素。
君傥许。为点染、来青粉本瓯香谱。闲云貌取。更六枳篱边,邻翁三雨,倚杖话农圃。
郊居好,消受竹晨花午。漫嫌归计迟暮。沉吟后约从君问,画里可能同住。
清汴路。梦不到、绿榕红豆衔杯处。低回俊侣。对几摺疏筠,相思未抵,官阁剪灯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柳堤
亦作“ 柳堤 ”。 植有柳树的堤岸。 唐 白居易 《湖亭晚归》诗:“柳隄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僕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隄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红楼梦》第五九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説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漢語大詞典》
槐 huái《國語辭典》
槐 [ huái ]
名- 植物名。蝶形花科槐树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背面绿白色,密被薄毛。夏秋开淡黄白色蝶形花。结荚果,含褐色种子,可入药。
巷 xiàng/hàng《國語辭典》
巷 [ xiàng ]
名- 大街旁的小通道。如:「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也称为「巷子」、「巷儿」。
- 街巷之间的。如:「巷战」、「街谈巷议」。
寻常(尋常)xún cháng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喻短或小。《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 杜预 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 杨伯峻 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国语·周语下》:“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韦昭 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
(2).比喻长或多。《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失,下之得利已数倍多矣。”《淮南子·主术训》:“故人君者,其犹射者乎!於此毫末,於彼寻常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毫釐蹉于机,则寻常违于的。”
(3).平常;普通。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 雄 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 巴金 《家》七:“这果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4).经常;平时。 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 岐王 宅里寻常见, 崔九 堂前几度闻。”《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壻,教妾寻常独自眠。”《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夫人道:‘员外寻常照管你也不曾?’ 李主管 道:‘一饮一啄,皆出员外。’” 冰心 《南归》:“母亲安稳的仰卧在矮长榻之上,深棕色的锦被之下,脸上似乎由他们略用些美容术,觉得比寻常还好看。”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长或多。《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失,下之得利已数倍多矣。”《淮南子·主术训》:“故人君者,其犹射者乎!於此毫末,於彼寻常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毫釐蹉于机,则寻常违于的。”
(3).平常;普通。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 雄 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 巴金 《家》七:“这果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4).经常;平时。 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 岐王 宅里寻常见, 崔九 堂前几度闻。”《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壻,教妾寻常独自眠。”《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夫人道:‘员外寻常照管你也不曾?’ 李主管 道:‘一饮一啄,皆出员外。’” 冰心 《南归》:“母亲安稳的仰卧在矮长榻之上,深棕色的锦被之下,脸上似乎由他们略用些美容术,觉得比寻常还好看。” ——《漢語大詞典》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名-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名-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幽意 yōu yì
(1).幽深的思绪。 南朝 梁 江淹 《灯夜和殷长史》:“客子依永夜,寂寞幽意长。”
(2).幽闲的情趣。 唐 方干 《詹碏山居》诗:“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漢語大詞典》
(2).幽闲的情趣。 唐 方干 《詹碏山居》诗:“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毫素 háo sù
(1).毛笔和写字作画用的白色细绢。后泛称纸笔。《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毫,笔也……书縑曰素。” 宋 秦观 《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故夫肺臟欲鸣,言词斯发,运之烟墨,被之毫素者,人心之美感,发於不自已者也。”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漢語大詞典》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