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外蒙冠带,天中布典常。

胡宿宋代〕《吴兴秋晚郡斋长句

霁色初休雨,寒媒稍欲霜。崦嵫惊日晏,嵔𡾊喜年康。

菰米迎冬熟,萍醅破社尝。霅声寄槛冷,卞色入楼苍。

弱援垂榴脸,幽丛亚菊芳。牛羊驯沃野,雁鹜悦沧浪。

水市能为楫,田家乞有浆。溪音挐竞去,村语醉相将。

自昔分天堑,兹州介水坊。贡丝标禹土,错绣接吴疆。

佳丽南朝后,鲜明茂苑旁。风华在安石,文物有东阳。

柳客诗名馥,颜公笔势翔。山川为吐气,日月欲争光。

异代虚坟柏,逢辰滥郡章。壤歌知自化,符守信非良。

勇爵思长剑,高谟乏智囊。葵心拱宸极,藿食念岩廊。

西戍方疲陕,中原久患羌。边人思李牧,天子问中郎。

臣仆今三世,腥膻彼一荒。山西雄占陇,河曲斗分潢。

汉始城张掖,秦初地朔方。限戎深得策,遮虏大为防。

小雅亡于晋,中兴属在唐。太宗神且武,贞观粹而王。

都雍三才直,安西万里长。声明冒葱雪,亭堠彻甘凉。

圣术初无敌,孙谋本克臧。末涂亏继守,骏命亦颓丧。

上帝歆炎宋,真人奋大梁。凿乾分上下,操斗运中央。

杀气西刑马,妖氛北陨狼。三关收朔漠,两镇复河隍。

龙虎其文炳,雷霆我武扬。商球传圣弟,夏鼎授储皇。

托付神规远,弥纶治具详。四维严幅正,八柄谨低昂。

地广檗芽出,海深神怪彰。遗雏偷啸聚,杂种学跳梁。

王者轻分土,仁人重纳隍。犹如弃鳞介,不使易衣裳。

祸乱收凶器,升平隐上庠。蹛林通好固,狡穴送诚忙。

圭瑞修欢聘,金行戢怒芒。生民去汤火,塞土遍耕桑。

月窟颁正朔,云封刻美祥。大璜贻燕翼,下武寖明昌。

区外蒙冠带,天中布典常。三雍宣雅颂,九译走梯航。

仙致昭华玉,神来弱水香。路车均奕奕,朱芾赐煌煌。

南面存亡国,西平拂肯堂。虎臣无备禦,狼子有包藏。

窃欲屯蜂蚁,私相署犬羊。痴言天可上,愚谓日无亡。

传箭招庐帐,推锋逆颉行。三河烦调度,六郡苦痍伤。

旅力虽疲曳,游魂尚颉颃。寝谋思汲黯,禽敌想陈汤。

多士皆方领,孤生特面墙。莂官尸礼闼,椠职玷文房。

无策均宵旰,何阶致富强。分从高阁束,敢避要途当。

铃下居无事,樊中脱未遑。鲈鱼知味美,鸥鸟信机忘。

濩落才何取,支离臂自攘。虽贪纡紫乐,岂免顿缨狂。

感慨乘轩鹤,吁嗟拒辙螳。山河赏吴起,社稷叹童汪。

华夏崇基本,朝廷总政纲。弓偏宜举抑,琴缓在更张。

阳德销群慝,天元秉至刚。偃兵诚未易,用武复何妨。

雪近思王国,云閒忆帝乡。何时闻露布,称荐万年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区外冠带天中典常

区外(區外)qū wài
域外,远方。 晋 潘岳 《籍田赋》:“笋簴嶷以轩翥兮,洪鐘越乎区外。”  ——《漢語大詞典》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1.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2.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3.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4.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1.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2. 孩童。如:「童蒙」。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4.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5. 姓。如秦朝有蒙恬。
冠带(冠帶)guàn dài
(1).帽子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 沈鲸 《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 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
(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饶州风俗》:“ 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 、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 ,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职。《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指官吏、士绅。《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 叶适 《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指男子。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漢語大詞典》
天中 tiān zhōng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漢語大詞典》
布 bù《國語辭典》

布 [ bù ]

  1. 棉麻或絲綢織品的總稱。如:「棉布」、「紗布」、「帆布」、「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2. 古代的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3. 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1. 宣告。如:「發布」、「頒布」、「宣布」、「開誠布公」。《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2. 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3. 設置、陳設。如:「布局」、「布署」、「布下圈套」、「警方已布下天羅地網,任歹徒插翅也難飛。」《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4. 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典常 diǎn cháng
常道,常法。《易·繫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韩康伯 注:“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书·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徵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诗:“全民奋起,共树典常。魂其有灵,来格来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