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画栏低压水,青龙影落芙蕖底。

王庭圭宋代〕《题刘端礼步芳桥

桥上画栏低压水,青龙影落芙蕖底。欲渡芙蕖望翠微,波面红云映屐齿。

洛浦清流古有神,罗袜凌波生暗尘。东昏戏作锦地茵,金莲衬步如花人。

而今此事堕渺漭,但有荷花开荡漾。试穿芒屩踏风烟,安用紫丝连步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桥上画栏低压青龙芙蕖

桥上(桥上)
唐 岑参 升仙桥 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
唐 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野果垂桥上,高泉落水中。
唐 白居易 引泉 竟夕舟中坐,有时桥上眠。
唐 王建 早发汾南 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  ——《骈字类编》
画栏(畫欄)huà lán
亦作“ 画阑 ”。 有画饰的栏杆。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 元 周权 《莫春》诗:“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欹。”《红楼梦》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漢語大詞典》
低压(低壓)dī yā
(1).物理学上指较低的压力。
(2).较低的电压,通常指二百五十伏特以下的电压。
(3).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的压力。也叫舒张压。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青龙(青龍)qīng lóng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宋书·符瑞志上》:“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芙蕖 fú qú
亦作“ 芙渠 ”。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漢語大詞典》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1.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1.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1.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