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之阳禁苑东,琅玕万树凌青空。

朱瞻基明代〕《绿竹引赐都督孙忠

蓟门八月霜华浓,何时种竹能成丛。
凤城之阳禁苑东,琅玕万树凌青空。
光摇太液波心月,高出三山顶上松。
祥飚拂拂来天上,鸣金戛玉声玲珑。
蓬莱宫中日如年,高柯密叶霏云烟。
春阳挺秀百花表,秋月增辉仙桂边。
九夏繁阴覆灵囿,祥麟瑞鹤相周旋。
六花凝寒群卉老,清标转觉生光妍。
轩皇昔日初制律,截筒来自昆仑谷。
江心磻石桃竹枝,斩根剥皮夸紫玉。
何如蓬莱宫中竹,雨露偏多生意足。
盘根固节千万年,远胜猗猗淇水澳。
上林花木熙青春,灵芝瑞草争芳芬。
爱此苍苍太古色,竹边几度停游轮。
世云凤凰食竹实,又云凤凰栖竹枝。
凤笙九奏太平曲,凤兮凤兮今来仪,予将拭目而观之。
宣德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御武英殿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凤城禁苑琅玕万树青空

凤城(鳳城)fèng chéng
京都的美称。 唐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簷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禁苑 jìn yuàn
(1).帝王的园林。《史记·平準书》:“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文选·班固〈西都赋〉》:“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泽陂池,连乎 蜀 汉 ,繚以周墻,四百餘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李善 注:“上囿禁苑,即林苑也。” 唐 卢贞 《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序:“ 永丰坊 西南角有垂柳一株……近有詔旨取两枝植於禁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标目》:“ 柳夫人 章臺 名擅, 韩君平 禁苑诗传。” 清 黄宗羲 《陈伯美七十寿序》:“内侍引入禁苑,徧观 玉堂 、 神明 、 渐臺 、 太液 之胜。”
(2).指宫廷。 清 周亮工 《题汪湛若临摹〈黄素黄庭〉后》:“真跡将归禁苑时, 湛若汪子 操舴艋穷数百里,毕旬日之力追寻临摹,不尽不止。”
(3).指宫廷文学侍从官署。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自此禁苑闕人,上谓少年轻薄,不足为馆阁重。”  ——《漢語大詞典》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作~。
  4. 姓。
琅玕 láng gān
亦作“瑯玕”。
(1).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 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元 王旭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 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
(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 注:“琅玕子似珠。” 晋 葛洪 《抱朴子·袪惑》:“﹝ 崑崙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 刘基 《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3).指仙树之实。 清 孙枝蔚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
(4).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 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綺席,珠翠瑯玕;奏丝管於芳园, 秦 筝 赵 瑟。”
(5).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 唐 韩愈 《龊龊》诗:“排云叫閶闔,披腹呈琅玕。”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説应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九:“手捫千轴古琅玕,篤信男儿识字难。”
(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 吴伟业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7).喻冰凌。 宋 周邦彦 《红林檎近》词:“风雪惊初霽,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簷牙挂琅玕。” 宋 范成大 《雪后苦寒》诗:“旋融簷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8).犹阑干,纵横散乱貌。《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 张煌言 《感遇》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  ——《漢語大詞典》
万树(万树)
唐 元稹 离思五首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 白居易 曲江有感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唐 贾岛 题鱼尊师院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二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 郑良士 游九鲤湖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骈字类编》
凌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1. 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2. 姓。如唐代有凌準。
  1. 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2. 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 踰越、超過。《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通「陵」。
  4. 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5. 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青空 qīng kōng
碧空。蔚蓝的天空。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元 岑安卿 《题晴川图》诗:“回眸遥望不可极,但见白玉飞青空。” 殷夫 《呵,我的爱》诗:“疏淡的新月在青空阑珊,我们同坐在松底溪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