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守道 shǒu dào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漢語大詞典》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漢語大詞典》
遗荣(遺榮)yí róng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漢語大詞典》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漢語大詞典》
利 lì《國語辭典》
利 [ lì ]
名- 好处、益处。如:「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如:「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 姓。如汉代有利干。
- 有益于。如:「利人利己」。
- 锋锐。如:「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祥瑞、顺利。如:「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趋 ( 趨 ) qū/cù
趋 [ qū ]
-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 鹅或蛇伸头咬人。
-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 古同“促”,催促;急速。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名-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 寻求。如:「物色」。
丧 ( 喪 ) sāng/sàng
丧 [ sāng ]
- ◎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jià)。~乱。治~。吊~。
- ◎ 丢掉,失去:~失。~生。~偶。~胆。~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沮~。~权辱国。~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