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挟崆峒,东亘联华岳。

王祎明代〕《长安杂诗(十首)

秦皇并六国,汉武开西方。
兵威如雷电,灭戮皆暴强。
功成无所欲,但欲年寿长。
楼船往东海,仙剂求扶桑。
金盘出云表,沆瀣承天浆。
盼睐蓬莱药,舕舑瑶池觞。
终然乖所觊,日夕徒遑遑。
欲火既已炽,反使情内伤。
神仙不可得,寿龄亦寻常。
我闻古神圣,与天同运行。
服食享太和,呼吸调阴阳。
跻世为寿域,斯民咸乐康。
优游道为体,凋落后三光。
曾是弗能效,安得命无疆。
坡阤骊山下,零落茂陵旁。
至今行路者,伫立为徬徨。
崔嵬终南山,形势甚磅礴。
西来挟崆峒,东亘联华岳。
长云覆重峦,紫翠入寥廓。
杞梓产深林,龙蛇蛰幽壑。
淑灵之所钟,宜有异人作。
如何千载间,踪迹转萧索。
姬旦不复生,三代已云邈。
后来王佐才,劳我思景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西来崆峒东亘联华

西来(西来)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挟 ( 挾 ) xié/jiā
挟 [ xié ]
  1.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3.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挟 [ jiā ]
     ◎ 古同“”,从物体两边钳住。
崆峒 kōng tóng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漢語大詞典》
东亘(东亘)
陆广微吴地记案史记及吴越春秋自禹治水已后分定九州禹贡扬州之域吴国四至东亘沧溟西连荆郢南括越表北临大江盖吴之本界也  ——《骈字类编》
联华(聯華)lián huá
花开并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炳烁联华,镜静含态。”《旧唐书·姜皎传》:“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 楚国公 姜皎 ,簪紱联华,珪璋特秀。”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都亭馆伴戏寄》:“去年鏁宿得联华,二月墻头如见花。”  ——《漢語大詞典》
岳 yuè《國語辭典》

岳 [ yuè ]

  1. 高大的山。《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偶吹草堂,濫巾北岳。」同「嶽 」。
  2. 對妻子父母長輩的稱呼。如:「岳父」、「岳母」。《聊齋志異·卷二·水莽草》:「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復何心?」
  3. 姓。如宋代有岳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