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穷居士黔娄风,鬓毛毵毵两耳聋。

王问明代〕《固穷居士歌

居士幼哭父失聪,长拙生理,以善楷法游于贵卿之门。
嘉靖己未,年六十,为作是歌。
固穷居士黔娄风,鬓毛毵毵两耳聋。
人言世事不可对,揶揄一笑轻贵公。
邑中昔日连云第,荒井今朝草不薙。
落日萧萧院壁空,凄风入栏花委地。
固穷居士心悠悠,暇日常穿敝穀游。
人生取足一饱耳,何必营营执算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固穷居士黔娄鬓毛毵毵两耳

固穷(固窮)gù qióng
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固穷者,固守其穷。’”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九:“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龚尔位 《怀人》诗:“中有固穷士,尽日枕书眠。”  ——《漢語大詞典》
居士 jū shì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魏书·儒林传·卢景裕》:“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於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北史·韦夐传》:“ 夐 对翫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黔娄(黔婁)qián lóu
人名。据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载, 黔娄 为 春秋 鲁 人。《汉书·艺文志》、 晋 皇甫謐 《高士传·黔娄先生》则说是 齐 人。隐士,不肯出仕,家贫,死时衾不蔽体。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四;“安贫守贱者,自古有 黔娄 。”后作为贫士的代称。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 谢公 最小偏怜女,自嫁 黔娄 百事乖。”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由来炊火絶,穷死一 黔娄 。”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二:“两年掌上晨昏舞,慰我 黔娄 一段贫。”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鬓毛(鬢毛)bìn máo
    鬓发。 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鬢毛斑。” 清 顾炎武 《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 梅福 佯狂名字改, 子山 流落鬢毛侵。” 清 陈维嵩 《齐天乐·重游水绘园有感》词:“深悔重来,不来也省髩毛换。”  ——《漢語大詞典》
    毵毵(毿毿)sān sān
    (1).垂拂纷披貌。《诗·陈风·宛丘》“值其鷺羽” 三国 吴 陆玑 疏:“白鷺,大小如鴟,青脚高尺七八寸,尾如鹰尾,喙长三寸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餘,毿毿然与众毛异。” 宋 陆游 《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毿毿华髮映朱紱,同舍半已排云翔。” 郭沫若 《西湖纪游》诗:“菜花黄,湖草平,杨柳毿毿,湖中生倒影。”
    (2).散乱貌。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二:“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一看,仿佛觉得异样,不知怎地似乎家里乱毵毵。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 赵富 。”  ——《漢語大詞典》
    两耳(两耳)
    汉 王褒 九怀 其九 株昭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唐 杜甫 天育骠骑歌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唐 贾岛 早蝉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骈字类编》
    聋 ( 聾 ) lóng
    聋 [ lóng ]
       ◎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