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炎刘(炎劉)yán liú
旧指以火德王的 刘氏 汉 朝。 汉 赵岐 《〈孟子〉题辞》:“遭 苍姬 之讫録,值 炎刘 之未奋。” 元 傅若金 《歌风台》诗:“黔首厌 秦 暴,龙德奋 炎刘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 炎刘 授命顺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獭鸇。” ——《漢語大詞典》
遗泽(遺澤)yí zé
(1).留下的德泽。《宋书·孝武帝纪》:“猥以眇躬,属承景业,阐扬遗泽,无废厥心。”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王仲共》:“还南城,未几,疽发背而死。 万石 竟不霑遗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按 西林氏 自从龙入 关 ,重侯累相,武达文通,在 丰沛 故家中遗泽最远。”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西湖长生祠》:“政并 白 苏 遗泽远,文成《雅》《颂》继声难。”
(2).遗墨;遗物。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叶熙绩》:“又方料理故父致仕遗泽,为姻戚道此梦,以资笑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嫗喜,极赞盛德,曰:‘釵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五:“他是一个 托尔斯泰 派,此来也是特为趁车进谒 托氏 遗泽的。” ——《漢語大詞典》
(2).遗墨;遗物。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叶熙绩》:“又方料理故父致仕遗泽,为姻戚道此梦,以资笑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嫗喜,极赞盛德,曰:‘釵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五:“他是一个 托尔斯泰 派,此来也是特为趁车进谒 托氏 遗泽的。”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汪洋 wāng yáng
(1).宽广无际。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王逸 注:“瞻望大川,广无极也。”《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清 胡介 《吴梅村被征入都》诗之三:“一尊雨雪坐冥濛,人在汪洋千顷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夏秋之交,河水正旺,河身一下宽到十多里,汪洋巨浸,无边无际。”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拔起 bá qǐ
(1).突然兴起。《汉书·项籍传赞》:“然 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 颜师古 注引 邓展 曰:“疾起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鲁港之遁〉序》:“当是时,惟豪杰拔起。” 清 姚莹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其生平宦蹟事功文章著于史传,与夫他途拔起,及以节孝言行著於邑志家乘者不载焉。”
(2).犹提拔。
(3).耸起。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初入谿口,有奇石拔起沙水中,状如折柱。其下者如伏兽,其名曰钓臺。” ——《漢語大詞典》
(2).犹提拔。
(3).耸起。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初入谿口,有奇石拔起沙水中,状如折柱。其下者如伏兽,其名曰钓臺。” ——《漢語大詞典》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 凭借:~缘(凭借,依附)。
- 由来:~祸。
- 途径:~段。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一旅
左传见一成下禄晋语秦后子楚公子干来仕叔向为太傅实赋 韩宣子问二公子之禄焉对曰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夫二公子者上大夫也皆一卒可也 晋书舆服志车前五百者卿行旅从五百人为一旅汉氏一统故去其人留其名也翰又顾荣传吴郡内史殷祐笺曰荣众无一旅任非藩孤绝江外王命不通临危独断以身殉国官无一金之费人无终朝之劳元恶既殄高尚成功封闭仓廪以俟大军故国安物阜以义成俗将又王浑传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 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军之至浑击破之 宋书武帝纪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由是王谧等诸人时众民望莫不愧而惮焉天南史梁元帝纪夏后以万国朝诸侯文王以六州匡 下方之迹基百里剑杖三尺以残楚之地抗拒六戎一旅之卒剪夷三叛坦然大定御辨东归解五牛于冀州秣六马于谯郡缅求前古其可得欤 玉海一旅复夏共和存周封建之效也
又独孤及凤翔出师颂夏有一旅之众武有十人之谋
又李翱幽怀赋当高祖之初起兮提一旅之羸师 ——《骈字类编》
又独孤及凤翔出师颂夏有一旅之众武有十人之谋
又李翱幽怀赋当高祖之初起兮提一旅之羸师 ——《骈字类编》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 「強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