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合分明两鬓秋,鲍郎衫袖带膏油。

桑悦明代〕《咏老人灯(二首)

假合分明两鬓秋,鲍郎衫袖带膏油。
衰颜自分随灰灭,急景何妨秉烛游。
得火常时能暖腹,避烟终夜只摇头。
却疑南极星辰现,一点光芒落海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假合分明两鬓鲍郎衫袖膏油

假合 jiǎ hé
(1).聊为凑合。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证,《穆天子》《竹书》《山海经》皆埋緼岁久,编韦稀絶,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2).佛教语。谓一切事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王琦 注:“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漢語大詞典》
分明 fēn míng
(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鲍郎(鲍郎)
陆游杂兴诗见鳗井下  ——《骈字类编》
衫袖 shān xiù
衫的袖子。亦泛指衣袖。 北周 庾信 《春赋》:“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衫袖上盈盈,揾泪不絶。”  ——《漢語大詞典》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膏油 gào yóu
(1).油脂;灯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衝鬭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史·汪应辰传》:“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唐 韩愈 《双鸟诗》:“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宋 苏辙 《庭中种花》诗:“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