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鹄山深尽水仙,席红似向火中眠。

桑悦明代〕《小游仙(十首)

浮鹄山深尽水仙,席红似向火中眠。
春闲置酒邀龙女,新截珊瑚造海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深水仙火中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鹄 ( 鵠 ) hú
鹄 [ hú ]
     ◎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立。~望(殷切盼望)。~候。
山深
唐 张说 岳州夜坐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唐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唐 刘长卿 感怀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唐 钱起 药堂秋暮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宋 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宋 张耒 将别普济二首 其二 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
宋 陆游 新夏感事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元 刘因 夜雨 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
明 郭完 山中即事 山深黄耳远,日落画眉啼。
元 贡奎 久留翰院思归 白云满地山深处,红日当檐雪霁时。  ——《骈字类编》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水仙(水僊)shuǐ xiān
亦作“ 水僊 ”。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漢語大詞典》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1.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2.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3.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4.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5.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6. 量词:➊ ​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7. 姓。如晋代有席坦。
  1.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1.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红 ( 紅 ) hóng/gōng
红 [ hóng ]
  1.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3.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红 [ gōng ]
     ◎ 古同“”,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火中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 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宋 苏轼 陆莲庵 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韵府拾遗 东韵》:梁书扶南国传涨海千馀里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极得数尺以为手巾与焦麻无异而色微青黑若小垢则投火中复更精洁  ——《骈字类编》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