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战士屯朱雀,枉杀将军怨白鸠。
南国金汤据石头,千年人说帝王州。
惊闻战士屯朱雀,枉杀将军怨白鸠。
风暖香车盈广陌,月明弦管在高楼。
伤心一派秦淮水,处处垂杨似莫愁。
惊闻战士屯朱雀,枉杀将军怨白鸠。
风暖香车盈广陌,月明弦管在高楼。
伤心一派秦淮水,处处垂杨似莫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 出人意料的:~喜。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战士(戰士)zhàn shì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尉缭子·武议》:“ 武王 伐 紂 ,师渡 盟津 ,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后汉书·孔融传》:“孤( 曹操 )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屯 tún/zhūn《國語辭典》
屯 [ tún ]
动- 聚集、储存。如:「屯集」、「屯积」、「聚草屯粮」。《楚辞·屈原·离骚》:「屯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 驻军防守。如:「屯兵」、「屯扎」。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 驻军在戍地垦荒耕种。如:「屯田」。《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唐·颜师古·注:「且云领兵屯田。」
- 堆叠、阻挡。如:「大雪屯门」、「水来土屯」。《水浒传·第二三回》:「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 村庄。如大陆地区辽宁沈阳的皇姑屯。《红楼梦·第三九回》:「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 军营。《管子·轻重乙》:「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文选·张衡·西京赋》:「卫尉入屯,警夜巡昼。」
屯 [ chún ]
- 参见「屯留县 」条。
屯 [ zhūn ]
名- 困难、危难。《西游记·第三七回》:「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象刚柔始交而难生之义。
- 县名。即屯留。位于大陆地区山西省省境东南,摩诃岭东北。或读为ㄔㄨㄣˊ chún。
- 姓。如汉代有屯莫。
- 参见「屯邅 」条。
- 吝惜。《易经·屯卦·九五》:「屯其膏。」宋·苏轼〈奏户部拘收度牒状〉:「不忍小臣惑误执政,屯膏反汗,亏污圣德,惜毫毛之费,致丘山之损。」
朱雀 zhū què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总称。《书·尧典》“日中星鸟” 清 孙星衍 疏:“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 郑康成 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参见“ 朱鸟 ”。
(2).指画有朱雀图形的军旗。《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参见“ 朱鸟 ”。
(3).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四灵”之一。《三辅黄图·未央宫》:“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闕殿阁取法焉。”
(4).南方神名。《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 唐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参见“ 朱鸟 ”。 ——《漢語大詞典》
(2).指画有朱雀图形的军旗。《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参见“ 朱鸟 ”。
(3).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四灵”之一。《三辅黄图·未央宫》:“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闕殿阁取法焉。”
(4).南方神名。《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 唐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参见“ 朱鸟 ”。 ——《漢語大詞典》
枉杀(枉殺)wǎng shā
(1).无罪而乱加杀害。《后汉书·宦官传·孙程》:“又帝舅大将军 耿寳 、皇后兄大鸿臚 阎显 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 杨震 。”《南史·檀道济传》:“可怜《白浮鳩》,枉杀 檀江州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杀,求报数年未得。”
(2).白费,辜负。杀,极甚之义。 唐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诗:“ 江 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宋 韩琦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漢語大詞典》
(2).白费,辜负。杀,极甚之义。 唐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诗:“ 江 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宋 韩琦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漢語大詞典》
将军(將軍)jiāng jūn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动-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 (一)之又音。
白鸠(白鳩)bái jiū
(1).鸟名。古以为瑞物。《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白鳩丹鸟,素鱼断蛇。” 李善 注引《吴录·孙策使张紘与袁绍书》:“ 殷汤 有白鳩之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燎鹊以祭”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八月癸丑,白鳩见於 章安 。”《云笈七籤》卷二八:“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鹤、白鳩时来饮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青鹪》:“鳩有白鳩、緑鳩。”
(2).舞曲名。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康有为 《〈味梨集〉序》:“ 六朝 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乌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漢語大詞典》
(2).舞曲名。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康有为 《〈味梨集〉序》:“ 六朝 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乌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