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到新诗多丽句,满池春草为君生。
终年问学愧无成,落魄深藏酒肆名。
四壁贫来千口笑,三竿卧起一身轻。
云停北渚常思友,风阻西陵独忆兄。
寄到新诗多丽句,满池春草为君生。
四壁贫来千口笑,三竿卧起一身轻。
云停北渚常思友,风阻西陵独忆兄。
寄到新诗多丽句,满池春草为君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动-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新诗(新詩)xīn shī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丽句(麗句)lì jù
(1).俪句;对偶的句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2).妍丽华美的句子。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 东野 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 清 汪启淑 《水曹清暇录》:“闲题丽句寄瑶臺,邀取 飞琼 驾鹤来;迟日煖风烟景媚,碧桃花下共持杯。”《读书》1991年第8期:“个别篇章嫌过于铺陈辞藻,以致因堆砌丽句而流于蹇涩难通。” ——《漢語大詞典》
(2).妍丽华美的句子。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 东野 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 清 汪启淑 《水曹清暇录》:“闲题丽句寄瑶臺,邀取 飞琼 驾鹤来;迟日煖风烟景媚,碧桃花下共持杯。”《读书》1991年第8期:“个别篇章嫌过于铺陈辞藻,以致因堆砌丽句而流于蹇涩难通。”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名-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春草 chūn cǎo
(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漢語大詞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