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苦难常,世事易反覆。
李君愿有携,陈谢欣迫促。
开门候轩车,罗张亦相逐。
展席蔽我轩,衣袂颇连屋。
往事一笑中,闲言坐成福。
止吟惜幽情,折翰不远复。
为谋知未谐,破戒诲不速。
向来驰数笺,空费两家仆。
犹怜君子争,胜负各清淑。
暮雨过西山,清风动遐谷。
盘飧愧交情,终宴无余馥。
但喜有文辞,明珠动成掬。
人情苦难常,世事易反覆。
所嗟二三子,慰我颇暄燠。
何当维白驹,于此看信宿。
春初,闻宾之以诗止诗,不觉失笑,乃戏以《八止诗》简
之,而宾之遂有鸡酒之约。
予初未尝止诗,亦不承约,姑俟其破戒。
未几,宾之果渝约,予乃征前物,宾之以诗分理不能直,
因归咎于鸣治、师召督责之过,令各助费,二公欣然从之
,实闰二月二十六日也。
是日退朝,遇明仲、孟阳于直庐,约当俱来。
已而明仲果来,亨甫近予舍,亦为予至。
分韵赋诗,凡得六首。
退而罗、李二公皆有纪述,复有校雠,增予卷轴。
是虽一时之戏谈,然他日林壑之间发而视之,有不胜其感
者矣。
丁酉岁六月九日雨中病逸识。
开门候轩车,罗张亦相逐。
展席蔽我轩,衣袂颇连屋。
往事一笑中,闲言坐成福。
止吟惜幽情,折翰不远复。
为谋知未谐,破戒诲不速。
向来驰数笺,空费两家仆。
犹怜君子争,胜负各清淑。
暮雨过西山,清风动遐谷。
盘飧愧交情,终宴无余馥。
但喜有文辞,明珠动成掬。
人情苦难常,世事易反覆。
所嗟二三子,慰我颇暄燠。
何当维白驹,于此看信宿。
春初,闻宾之以诗止诗,不觉失笑,乃戏以《八止诗》简
之,而宾之遂有鸡酒之约。
予初未尝止诗,亦不承约,姑俟其破戒。
未几,宾之果渝约,予乃征前物,宾之以诗分理不能直,
因归咎于鸣治、师召督责之过,令各助费,二公欣然从之
,实闰二月二十六日也。
是日退朝,遇明仲、孟阳于直庐,约当俱来。
已而明仲果来,亨甫近予舍,亦为予至。
分韵赋诗,凡得六首。
退而罗、李二公皆有纪述,复有校雠,增予卷轴。
是虽一时之戏谈,然他日林壑之间发而视之,有不胜其感
者矣。
丁酉岁六月九日雨中病逸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苦难(苦難)kǔ nàn
(1).苦痛、灾难;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水浒传》第五三回:“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 清 唐甄 《潜书·劝学》:“道者,其中无苦难之事,有便安之利。”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事 shì shì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形-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反覆 fǎn fù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