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梅村
宋 范成大 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复次知府秘书赠行高韵 横斜隘梅村,玉蓓粲将发。
宋 陆游 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其一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其一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骈字类编》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名-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 姓。如明代有策敏。
-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高人 gāo rén
(1).超人,不同凡俗。《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惊於民。” 蒋礼鸿 锥指:“高人,过人也。”
(2).指才识超人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余閲见知名之高人,洽闻之硕儒,果以穷理尽性,研覈有无者多矣。” 宋 苏轼 《净因院画记》:“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文汇报》1992.2.6:“不知是哪位高人一语道破:‘观众是傻子,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
(3).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晋书·邵续传》:“ 续 既为 勒 ( 石勒 )所执,身灌园鬻菜,以供衣食。 勒 屡遣察之,叹曰:‘此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 渭水 高人自钓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终于还引动了 首阳村 的第一等高人 小丙君 。” ——《漢語大詞典》
(2).指才识超人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余閲见知名之高人,洽闻之硕儒,果以穷理尽性,研覈有无者多矣。” 宋 苏轼 《净因院画记》:“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文汇报》1992.2.6:“不知是哪位高人一语道破:‘观众是傻子,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
(3).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晋书·邵续传》:“ 续 既为 勒 ( 石勒 )所执,身灌园鬻菜,以供衣食。 勒 屡遣察之,叹曰:‘此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 渭水 高人自钓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终于还引动了 首阳村 的第一等高人 小丙君 。” ——《漢語大詞典》
杖 zhàng《國語辭典》
杖 [ zhàng ]
名- 拄著走路用的棍子。如:「手杖」、「拐杖」。《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动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 泛称棍棒一类的东西。如:「擀面杖」。
- 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宋史·卷五·太宗本纪二》:「杖罪释之。」
- 执、持。《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
- 凭恃、倚靠。《左传·襄公八年》:「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 拷打。《唐语林·卷六·补遗》:「穆家法最峻,宁命诸子直馔,稍不如意,则杖之。」
桃 táo《國語辭典》
桃 [ táo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小喬木。葉橢圓而長,春初開花,有白、紅二色。果實呈圓形,頂端有尖,味酸可口。
- 形狀像桃子的東西。如:「壽桃」、「麵桃」。
- 生日的代稱。如:「桃觴」。
- 姓。如戰國有桃應。
- 用核桃製成的。如:「桃酥」。
岸 àn《國語辭典》
岸 [ àn ]
名- 水边高地。如:「河岸」、「海岸」。《说文解字·屵部》:「岸,水厓而高者。」《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参见「岸狱 」条。
- 雄杰、高峻的样子。《汉书·卷四五·江充传》:「充为人魁岸,容貌甚状。」
- 高傲、庄严的样子。如:「道貌岸然」。宋·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词:「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气犹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牵 ( 牽 ) qiān
牵 [ qiān ]
-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船 chuán《國語辭典》
船 [ chuán ]
名- 航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汽船」、「轮船」、「帆船」、「铁壳船」。
- 形状或作用类似船的物体。如:「太空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