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染 rǎn《國語辭典》
染 [ rǎn ]
动- 著色于布帛等物体上。如:「染布」、「染丝帛」。
- 书画时著色落墨。如:「挥染」、「洒染」。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授笔成章。……染毕,命藏于宝箧之内。」
- 沾著、沾污。如:「一尘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 感受、感染。如:「熏染」、「传染」。《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董西厢·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当以药理之。」
- 男女间的不正常关系。如:「两人有染」。
- 姓。如晋代有染闵。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千林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一色 yī sè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漢語大詞典》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漢語大詞典》
还家(還家)huán jiā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漢語大詞典》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漢語大詞典》
只当 zhǐ dāng
当成;假装。例如:别管这件事,只当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春天 chūn tiān
(1).春季。 唐 杜甫 《白丝行》:“春天衣著为君舞,蛺蝶飞来黄鸝语。” 清 徐昭华 《舟泊垂虹桥重繙吴江闺秀诗有感》诗:“美人不在桥边住,盻作春天一段红。”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祖国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在这儿一切还留着冬季的容貌。”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