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怨称殊未,归期叹不詹。

邓渼明代〕《春日述怀寄汤义仍四十韵

汉域春阴尽,苍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风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单车即瘴炎。
投荒虚绣斧,览胜引彤幨。
市有红藤篾,家珍白井盐。
涔蹄规海阔,岝峈露峰尖。
霜蒨长含润,温泉侧注瀸。
衣冠余僰爨,货贝古闾阎。
茉莉簪花艳,稌粳酿酒甜。
缅文披似篆,蛮语听犹谵。
烽燧宵常警,萑蒲日戒严。
由来称卉服,未可废戎钤。
往者劳征发,王师快殄歼。
伤心多战哭,无术救危<阝古>。
退食聊闲步,幽吟却卷帘。
磔鸡初学卜,射隼竟空占。
牵拙身何补,浮湛趣自恬。
怪看颠种种,转益貌廉廉。
药裹频须命,觚毫懒欲拈。
神龟宁要灼,厩马剩须钳。
自笑名为累,谁知意所欣。
以予婴世网,念子独渊潜。
客生闲垂钓,妻锄并拥镰。
游鱼窥砚沼,微雨映书签。
句琢文心巧,时推笔力銛。
七襄劳组织,一字费针砭。
善戏非为虐,雄文合愈痁。
木兰舟泛泛,荷芰带襜襜。
丽曲传筝柱,闲情永镜奁。
吟当花纂纂,舞爱玉掺掺。
多取天应忌,高名己亦嫌。
余生甘劓刖,抵死乞髡钳。
老态杯中失,穷愁病里添。
泽麋安饮啄,涸鲋且喁皦。
世外论欢赏,私衷早属餍。
筌蹄自有契,胶漆乃非粘。
别怨称殊未,归期叹不詹。
春心伤碧草,秋望满苍蒹。
饥渴思琼树,书题倚素缣。
空庭无过雁,竟夕坐明蟾。
今古论冤愤,乾坤几顾瞻。
已而应诮凤,鹓彼一鸣鹣。
种竹藩官舍,看云到步檐。
池萍青靡靡,砌卉绿纤纤。
恋阙心徒奋,伤时口合钳。
风尘途渐迮,原野气犹熸。
辇毂忧胡越,深宫叹釜鬵。
迷津怜弱丧,回策庶西崦。
瘴海愁空说,乡园泪暗沾。
思君遥送目,烟雨晦巴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别怨归期

别怨 bié yuàn
离别的忧愁。 唐 杜审言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诗:“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宋 张先 《芳草渡》词:“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归期(歸期)guī qī
      (1).归来的日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 山夜雨涨秋池。”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漢語大詞典》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詹 zhān《國語辭典》

      詹 [ zhān ]

      1. 话多。《说文解字·八部》:「詹,多言也。」
      1. 至、到达。《诗经·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文选·张衡·思玄赋》:「黄灵詹而访命兮,樛天道其焉如。」
      2. 视。《诗经·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史记·卷四·周本纪》:「粤詹雒伊,毋远天室。」通「瞻」。
      3. 管理。《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
      4. 选定。如:「谨詹于某月某日举行婚礼。」
      1. 姓。如清代有詹天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