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松龙拿互相引,林石人形如欲沫。
莲花峰腰三丈雪,飞鸟无声人迹绝。山僧冒寒晨出山,触踏层冰跗圻裂。
远来问疾刚一笑,寒缸结花如吐屑。纸窗竹屋岁聿除,驹隙光阴催电掣。
故人游山恨不俱,愁我无缘上巀嶪。八十衰翁老亡力,贾勇扳跻强得得。
前推后挽赖炤师,擐肘牵裾抱腰襋。穿崛渡壑扪确荦,十步回头五步息。
忽然坐我天门间,自怪凭空生羽翼。此时日下千崖赤,相去牛鸣望喝石。
崖松龙拿互相引,林石人形如欲沫。庵前矮垣齐及肩,道上清泉才没蹠。
仰头天都五千仞,俯瞰莲沟十万尺。瞳瞳檐松树羽盖,幂幂枫林排画壁。
廿年茅斋落梦境,方丈香厨共禅席。床下地炉火长活,龛里灯明磬方寂。
八月山寒苦风雨,有客夜投同软语。山芋煨来手自剥,秋芽焙出还亲煮。
老人拥衾日僵卧,小师《莲经》晨夕课。开门忽报下方晴,唶唶空中灵鹊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崖 yá《國語辭典》
崖 [ yái ]
名- 山边或高地陡峭的边沿。唐·韦应物〈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三》:「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 边际。《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又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名-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 姓。如隋代有松贇。
龙拿(龍拏)lóng ná
龙腾起捉物貌。形容山势起伏蜿蜒。 唐 崔橹 《过南县麻姑山》诗之一:“盘疑虎伏形难写,展认龙拏势未迴。” ——《漢語大詞典》
互相 hù xiāng
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一:“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 唐 杜甫 《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水浒传》第四八回:“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 柳青 《铜墙铁壁》十六章:“两个人四只眼互相一瞅,彼此那么了解。” ——《漢語大詞典》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动-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名-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名- 量词:➊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人形 rén xíng
(1).人的形状、模样。《淮南子·览冥训》:“直偶於人形。” 高诱 注:“外直偶与人同形而内有大道也。”《晋书·苻坚载记下》:“又北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类人形。” 沙汀 《丁跛公》:“他已经穿上那件短袄,虽是臃肿得不成人形,但还暖和。”
(2).傀儡,玩偶。《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又以綵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 ——《漢語大詞典》
(2).傀儡,玩偶。《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又以綵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沫 mò《國語辭典》
沫 [ mò ]
名- 液体形成而浮于表面的小泡。如:「泡沫」、「肥皂沫」、「茶沫儿」。
- 口水。如:「口沫」、「唾沫」、「飞沫」、「垂涎流沫」。
- 停止、终止。《楚辞·屈原·离骚》:「芬至今犹未沫。」南朝梁·钟嵘〈诗品序〉:「风 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