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杜甫唐代〕《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孺子谢宣城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加 jiā《國語辭典》

加 [ jiā ]

  1. 算法上,指两个数目的结合。如:「三加五等于八。」
  2. 将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如:「花生米加豆腐干,滋味胜火腿。」《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轭。」
  3. 置(刑)​或施(恩)​。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宋·欧阳修〈泷冈阡表〉:「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4. 增益。如:「增加」、「加股」。《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唐·韩愈〈答李翊书〉:「加其膏而希其光。」
  5. 参见「加以 」条。
  1. 更。《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参见「加法 」条。
  2. 姓。如汉代有加特奴。
徐孺子 xú rú zǐ
即 东汉 徐稺 。 稺 字 孺子 , 陈蕃 为太守时,以礼请署功曹,既谒而退。 蕃 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稺 又尝为太尉 黄琼 所辟,未就。及 琼 卒归葬, 稺 乃徒步往,设鸡酒祭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诗文中常用其事。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感触之意遂见乎辞》诗:“儻有 徐孺子 ,隻鸡远奔从。”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谢宣城(謝宣城)xiè xuān chéng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任 宣城 太守,故称。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姚鼐 《入山》诗:“取作分司随口句,惊人无復 谢宣城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