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面皂雕旗招忽地转过山坡,见一火番官唱凯歌,呀来呀来呀来呀来齐

未知作者元代〕《【双调】水仙子 杂咏

丽春园苏氏弃了双生,海神庙王魁负了桂英。薄幸的自古逢着薄幸,志诚的
逢着志诚,把志诚薄幸来评。志诚的合天意,薄幸的逢着鬼兵,志诚的到底有个
前程。 遣怀
  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眼儿里觑心儿上想,教我鬓边丝怎地当?
把流年子细推详:一日一个浅斟低唱,一夜一个花浊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春
  香车宝马出城西,淡淡和风日正迟。管弦声里游人醉,尽生前有限杯,秋千
下翠绕珠围。绿柳中黄鹂啭,朱栏外紫燕飞,尽醉方归。 夏
  画船深入小桥西,红翠乡中列玳席。南薰动处清香递,采莲歌腔韵宜,效红
鸳白鹭忘机。细切银丝,浅斟白玉杯,尽醉方归。 秋
  萧萧红叶带霜飞,黄菊东篱雨后肥。想人生莫负登高会,且携壶上翠微,写
秋容雁字行稀。烹紫蟹香橙醋,荐金英绿义醅,尽醉方归。 冬
  彤云密布雪花飞,暖阁毡帘簌地垂。忆当时扫雪烹茶味,争如饮羊羔潋滟杯,
胆瓶中温水江梅。试宛转歌《金缕》,按蹁跹舞玉围,尽醉方归。
  随时达变变峥嵘,混俗和光有甚争。只不如胡卢蹄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
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若要似贾谊般般正,如屈原件件醒,到了难行。
你强我弱我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墙板般世事无碑记,料想来争甚的,则争个
来早来迟。由你待夸强说会,我则待随高就低,厌厌的日早平西。
  命非由已不由他,进舍行藏须在我。用时节与他行些个,舍之则藏亦可,待
刚行半步难那。孔子遭阳货,臧仓毁孟轲,量我待如何。
  知分限识进退决嫌疑,傲富贵甘清贫绝是非。看诗书温语孟鸣周易,见天心
察地理,住宅儿水绕水围。卧东窗三竿日,灌西园二亩畦,最相亲稚子山妻。退
毛鸾凤不如鸡,虎离岩前被兔欺。龙居浅水虾蟆戏,一时间遭困危,有一日起一
阵风雷。虎一扑十硕力,凤凰展翅飞,那其间别辨高低!
  爱我时沉香亭畔击梧桐,爱我时细看华清出浴容。到如今病着床害的十分重,
地更盼羊车信不通,度春宵帐冷芙蓉。恁占着长生殿,撇我在兴庆宫,唱好是
下的也玄宗!
  爱我时长生殿对月说山盟,爱我时华萼楼停骖缓辔行。爱我时沉香亭比并着
名花咏,爱我时进荔枝浆解宿醒,爱我时浴温泉走飞觥。爱我时赏秋夜华清宴,
爱我时击梧桐腔调成,爱我时为颜色倾城。
  明妃万里出长安,和泪琵琶马上弹。意迟迟盼煞南来雁,雁还时人未还,塞
途赊沙草斑斑。过了些乞留曲吕涧,重重叠叠山,扑簌簌泪滴雕鞍!
  打着面皂雕旗招忽地转过山坡,见一火番官唱凯歌,呀来呀来呀来呀来齐
声和。虎皮包马上驮,当先里亚子哥哥。番鼓儿劈扑桶擂,火不思必留不剌扑,
簇捧着个带酒沙陀。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
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满城风雨送重阳,与客登临醉一场。东篱虽少个陶元亮,有黄花三径芳,酌
浊醪满泛橙香。准备着樽前唱,安排着席上狂,不到底辜负了秋光。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
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烟笼寒水月笼沙,江上行人陌上花。兰舟夜泊青山下,秋深也不到家,对青
灯一曲琵琶。我这里弹初罢,他那里作念煞,知他是甚日还家?
  常记的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
样般纸,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雕鞍一自两别离,不待梳妆懒画眉。歹浑家就里无别意,亲心儿嘱付你,嘱付你
休恋酒贪杯。到那里识些廉耻,休惹人闲是非,好觑当身己。
  临行愁见整行李,几日无心扫黛眉。不如饮的奴先醉,他行时我不记的,不
强似眼睁睁两下分离?但去着三年五岁,更隔着千山万水,知他甚日来的?
  一春鱼雁杳无闻,千里关山劳梦魂。数归期屈指春纤困,结灯花犹未准,叹
芳年已过三旬。退莲脸消了红晕,压春山长出皱纹,虚度了青春。
  凤凰台上月儿明,恰似团圆云雾生。正遮了北斗杓儿柄,这凄凉有四星,睡
魂儿水底飘零。他那里人初静,我这里酒半醒,空点着半盏儿残灯。
  丝丝梅雨透窗寒,苒苒离愁魂梦间。隔云山万里空长叹,要相逢难上难,望
天涯倚遍阑干。咱本是英雄汉,尚兀自把泪弹,他那里怎生般消瘦了容颜。
  画桥斜映钓鱼舟,撒网攀罾不暂收。西湖南浦天然秀,古范蠡何处有?今人
不饮时干休。船刺在荷花荡,马拴在金线柳,直吃的尽醉方归。
  火烧祆庙枉留情,水氵蓝桥空至诚。一个鱼沉一个雁杳无音信,困书生憔
悴损,想起来苦痛伤心。支楞的瑶琴上弦断,吉丁的掂折玉簪,扑通的井坠银瓶。
恰才相见玉簪折,才得欢娱弦断也,我无缘共寝秦楼月。不相逢时容易舍,既相
逢争忍离别。昨日个舞榭歌台,今日个花残月缺,明日个烟水重叠。
  我正山长水远忆佳期,传与个瓶坠簪折歹信息。我自索酩子里自了相思泪,
梦回时想念谁?干休了废寝忘食。再休想团圆日,从今后不见伊,道别离真个别
离。
  暗香浮动月黄昏,骨格精神画不真。倩东风吹上何郎鬓,比江头别是春,好
教人怨杀东君。香馥馥花心嫩,娇滴滴玉蕊新,可惜了寂寞在前村。
  罗围宽褪瘦了腰肢,美饭刚推三四匙。困腾腾睡摺裙儿衤至,闷厌厌憔悴死,
泪珠儿界破胭脂。想着他温温存存事,欢欢喜喜时,因此上染做了相思。
  转寻思转恨负心贼,虚意虚名歹见识。只被他沙糖口啜赚了鸳鸯会,到人前
讲是非,咒的你不满三十。再休想我过从的意,我今日悔懊迟,先输了花朵般身
己。
  常想着绿窗前云雨那时节情,都做了风里杨花水面上萍。自从当日分开鸾镜,
好教我乍孤眠梦不成,想起来忽地心疼。虽不是我先薄幸,又不是我不志城,空
说下海誓山盟。
  娘心里烦恼恁儿知,伏不定床前忙跪膝。是昨宵饮得十分醉,一时错悔是迟,
由奶奶法外凌迟。打时节留些游气,骂时节存些面皮,可怜见俺是儿女夫妻。不
思量大管是痴呆,俏俊冤家怎地舍?痛关情且是着疼热,俺娘却教我远离者,几
时是那自在时节?但守的三朝五夜,才撇下十朝半月,娘呵,只被你间阻煞人也。
  后花园里等才朗,相抱相偎入绣房。笑吟吟先倒在牙床上,羞答答怎对当,
不由人脱了衣裳。锦被里翻了红浪,玉腕上金钏响,恰便似戏水鸳鸯。
  夕阳西下意徘徊,今夜新郎又是谁?口儿里不住长吁气,好教我惮梳妆画眉,
担阁了少年身己。他又不和我温温存存睡,又不是才钱娶到妻,从黄昏到晓早分
离。 喻镜
  同心结义数年过,陡恁如今昏暗多。不明白抛闪人寂寞,想前生注定我,恰
团圆又早离合。打照面关情意,急回头不见他,好姻缘暗里消磨。 喻敌
  军多将广有埋伏,得胜姨夫且占取。卷旗幡到褪咽喉路,不筛锣不擂鼓,权
做个诈败佯输。等得你不来不去,心足意足,那其间再做个姨夫。 喻双陆
  风流局面实堪夸,有色教人心爱煞。间深里谁肯轻抛下?等闲时须下马,试
将门儿开咱。分付孩儿话,迟疾早到家,休想我半步那差。 喻纸鸢
  丝纶长线寄天涯,纵放由咱手内把。纸糊披就里没牵挂,被狂风一任刮,线
断在海角天涯。收又收不下,见又不见他,知他流落在谁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皂雕旗忽地过山一火凯歌

打 dǎ/dá《國語辭典》

打 [ dǎ ]

  1. 击、敲击。如:「打铁趁热」。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之二:「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
  2. 攻击、战斗。如:「打斗」、「打架」、「打仗」。
  3. 消除、除去。如:「打虫」、「打胎」。
  4. 发出、放出。如:「打雷」、「打电报」、「打信号」、「打电话」。
  5. 注入、刺入。如:「打针」、「给车胎打气」。
  6. 做、订制。如:「打造」、「打手饰」、「打毛衣」。《红楼梦·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7. 举、持。如:「打伞」、「打灯笼」。《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
  8. 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鱼」、「打野食」。
  9. 购买。如:「打油」、「打酒」、「打年货」。
  10. 转动、拨动。如:「打舵」、「打算盘」、「打方向盘」。
  11. 凿开、揭开。如:「打井」、「打洞」、「打开锅盖」。
  12. 破开、摔开。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13. 印上、画上。如:「打字」、「打样」、「打邮戳」、「打粉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
  14. 涂抹。如:「打腊」、「打亮光漆」。
  15. 立、定出、计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础」、「精打细算」。
  16. 使用、采用。如:「打比喻」、「打诳语」、「打官腔」。
  17. 担任、从事。如:「打工」、「打杂」、「打游击战」。
  18. 表人体所产生的动作,意义常因动作而异。如:「打滚」、「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势」。
  19. 与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1. 武术、武功。如:「武打」、「教打」、「练打」。
  2. 姓。如宋代的丹流国有打击。
  1. 自、从。如:「您打那里来?」、「打现在起,我要发奋用功。」

打 [ dá ]

  1. 量词。计算物品的单位。为英文 dozen的音译。十二个为一打。如:「一打毛巾」、「两打铅笔」。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1.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 量詞:➊ ​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皂雕旗(皂鵰旗)zào diāo qí
亦作“皁鵰旗”。 见“ 皂雕旗 ”。
亦作“皁鵰旗”。 一种有黑雕图案的军旗。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怀古》曲:“秋风远塞皁鵰旗,明月高臺金凤杯。”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饯别》:“但见胡马嘶风,胡笳吹咽。皂雕旗展开万点寒鸦,羊角弓弯如半轮秋月。”  ——《漢語大詞典》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1.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3.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4.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5.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6.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7.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1.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2.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3.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4.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1.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1.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忽地 hū dì
亦作“ 忽的 ”。 忽然;突然。 唐 王建 《华清宫前柳》诗:“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天色寒,风力冷,夜迢迢,星耿耿,忽的阴,忽的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何太尊 到了此时,人急生智,忽的一下……便装起疯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 周仆 忽地想起了什么,把 老模范 拉到一边悄声地问。”  ——《漢語大詞典》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1.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3. 改换方向:~弯。向左~。
  4. 改变位置:~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 zhuàn ]
  1. 旋转:车轮飞~。
  2. 使旋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转 [ zhuǎi ]
  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过山(過山)guò shān
宋 人称美佳酿之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酒阁名为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酒肆》:“若酒力高美者,牌额卖过山之名,其言一山、二山、三山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
坡 pō《國語辭典》

坡 [ pō ]

  1. 地势倾斜的地方。如:「山坡」、「斜坡」、「陡坡」、「缓坡」、「向阳坡」。
  1. 倾斜。如:「坡度」。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一火 yī huǒ
(1).一点灯光或火光。 唐 项斯 《江村夜泊》诗:“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元 揭徯斯 《小孤山次韵》:“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2).一把火。 唐 吴融 《废宅》诗:“不独凄凉眼前事, 咸阳 一火便成原。”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把这叛徒家里的人斩尽杀绝,把这叛徒的住宅一火而焚!”
(3).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青城斋宫》:“诸军有紫巾緋衣素队约千餘人罗布郊野,每队军乐一火。”
(4).同“ 一伙 ”。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旧唐书·僖宗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将军。”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  ——《漢語大詞典》
番 fān/pān《國語辭典》

番 [ fān ]

  1. 旧时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如:「土番」、「红毛番」。
  2. 旧称轮流接替的职务。《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旬日,得精兵一十三万,分系诸卫,更番上下,以实京师。」《新唐书·卷一二六·杜暹传》:「暹率当番卫士缮三宫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3. 量词:➊ ​ 计算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如:「三番两次」、「思考一番」、「白费一番苦心」。《南史·卷三二·张敷传》:「父邵使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宋·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词:「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➋ ​ 计算倍数的单位。如:「连续几天的涨停板,使他持有的股票价值翻两番。」
  1. 外国的、外族的。如:「番邦」、「番船」、「番茄」、「番椒」、「番薯」。

番 [ pó ]

  1. 姓。如西汉有番系,东汉有番辰。

番 [ pān ]

  1. 参见「番禺县 」条。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1.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2.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4.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5.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6. 姓。如宋代有官熙。
  1.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2.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1.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1.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3.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1.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凯歌(凱歌)kǎi gē
(1).谓唱胜利之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短簫鐃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恢復 幽 蓟 ,逐彊虏於穷莫,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一日统兵杀贼,凯歌旋。颁赏有首功而无俘获,疑之,验所杀多良民。”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谈笑凯歌还。”
(2).胜利之歌。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书》:“事同破竹,无待剪茅;坐听凯歌,预用欣慰。”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人唱着凯歌回。”《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大怒,赶向前来喝一声,众小嘍囉一齐都上……劫了车子财物,和着凯歌,慢慢地上山来。”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 朝鲜 。”  ——《漢語大詞典》
呀 yā/ya《國語辭典》

呀 [ yā ]

  1. 表示惊叹。如:「妈呀!」、「真的呀!」、「好险呀!」
  2. 表示疑问。如:「你要去呀?」、「这件事你怎么不学呀?」
  3. 表示肯定。如:「是呀!」、「对呀!」
  1.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哎呀!完蛋了。」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呀!俺向著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色早迎霜。」
  2. 表示惊讶的语气。如:「呀!下大雨了。」、「呀!我忘记把门关上。」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
  1. 形容开门声或叫喊声。《西游记·第一回》:「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她父女夫妻一见,呀的一声,就携手大哭起来。 」

呀 [ xiā ]

  1. 张口的样子。唐·韩愈〈月蚀诗〉:「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
  2. 空阔的。唐·孟郊〈石淙〉诗一○首之四:「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