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闻太守延徐稚,犹喜诸生礼郑玄。

陈基元代〕《简郑山人

国士文章海内传,丘园风雨故依然。
空闻太守延徐稚,犹喜诸生礼郑玄。
官树莺啼初系马,讲堂雀下或衔鳣。
广文方筑招贤馆,肯使先生老一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太守诸生郑玄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太守 tài shǒu
官名。 秦 置郡守, 汉景帝 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隋 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 宋 以后改郡为府或州,太守已非正式官名,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 明 清 时专指知府。  ——《漢語大詞典》
延 yán《國語辭典》

延 [ yán ]

  1. 长。《文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
  1. 拉长、伸长。如:「延长」、「延年益寿」。《韩非子·十过》:「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慕容廆〈与陶侃笺〉:「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2. 扩展、蔓衍。如:「火势蔓延」。《文选·潘岳·关中诗》:「微火不戒,延我宝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九鲤湖日记》:「松偃藤延,纵目成胜。」
  3. 引导、引进。如:「延入」。《文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4. 招揽、邀请。如:「延请」、「延揽人才」。《红楼梦·第一○九回》:「那知贾母这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
  5. 连及。如:「祸延子孙」。《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6. 向后推迟。如:「拖延」、「延期」。
  1. 迟缓。如:「延误」、「延缓」。
  1. 姓。如汉代有延岑。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稚 zhì《國語辭典》

稚 [ zhì ]

  1. 幼小、不成熟。如:「稚气」、「幼稚」。《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1. 孩童、幼童。《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转乎沟壑。」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诸生(諸生)zhū shēng
(1).各种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吕氏春秋·仲冬》:“阴阳争,诸生荡。”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 尹知章 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 寿州 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録狱讼,考耕餉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 明 清 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谢山 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謁学宫。”  ——《漢語大詞典》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郑玄(郑玄)
陈樵诗江南春草年年绿又向他生说郑玄  ——《韵府拾遗 先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